|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4页 |
|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选题目的 | 第12-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选题依据 | 第14-18页 |
| ·现实依据 | 第14-16页 |
| ·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页 |
| ·研究对象选取 | 第21-22页 |
| ·资料收集 | 第22页 |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2页 |
| ·研究创新点及研究不足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理论分析 | 第24-30页 |
| ·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社会机理 | 第24-26页 |
| ·正向功能理论 | 第24-25页 |
| ·有条件正向功能理论 | 第25页 |
| ·教育社会学视角下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解释 | 第25-26页 |
| ·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经济动因 | 第26-28页 |
| ·农村人力资本理论 | 第26页 |
| ·农村发展与教育理论 | 第26-27页 |
| ·教育经济学视角下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 ·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价值取向 | 第28-29页 |
|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8页 |
| ·教育需求理论 | 第28页 |
| ·教育心理学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陕西农村留守劳动力基本现状 | 第30-37页 |
| ·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 第30-33页 |
| ·陕西省经济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 ·陕西省农业发展概况 | 第31-32页 |
| ·陕西省农村人口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 ·陕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 ·陕西省农村劳动力总量 | 第33页 |
| ·陕西省农村劳动力分布 | 第33-34页 |
| ·陕西农村留守劳动力基本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 ·陕西典型村落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第34-35页 |
| ·陕西典型村庄留守劳动力主要特征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陕西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状况 | 第37-44页 |
| ·总体教育需求特征 | 第37-38页 |
| ·农村留守劳动力接受教育愿望十分强烈 | 第37页 |
| ·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总体前景广阔 | 第37-38页 |
| ·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征 | 第38页 |
| ·陕西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类型需求 | 第38-42页 |
| ·农业生产技术教育需求 | 第38-39页 |
| ·非农生产技术教育需求 | 第39-40页 |
| ·经营管理知识教育需求 | 第40-41页 |
| ·文化卫生知识教育需求 | 第41-42页 |
| ·陕西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方式需求 | 第42-43页 |
| ·地点选择 | 第42页 |
| ·教育周期 | 第42-43页 |
| ·授课方式 | 第43页 |
| ·教育层次 | 第43页 |
| ·教育内容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陕西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影响因素 | 第44-50页 |
| ·个体因素对农村留守劳动教育需求影响 | 第44-46页 |
| ·个人年龄对教育需求影响 | 第44-45页 |
| ·文化程度对教育需求影响 | 第45页 |
| ·投资能力对教育需求影响 | 第45-46页 |
| ·教育条件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影响 | 第46-47页 |
| ·培训层次对教育需求影响 | 第46页 |
| ·培训方式对教育需求影响 | 第46-47页 |
| ·教育资源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影响 | 第47-48页 |
| ·教育收益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影响 | 第48页 |
| ·决策机制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影响 | 第48-49页 |
| ·决策主体对教育需求影响 | 第48-49页 |
| ·决策过程对教育需求影响 | 第49页 |
| ·决策方式对教育需求影响 | 第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陕西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发展策略 | 第50-56页 |
| ·构建适应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需求的教育供给体系 | 第50-52页 |
| ·调整面向农村教育结构与层次 | 第50页 |
| ·明确发展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办学主体 | 第50-51页 |
| ·拓展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教育功能 | 第51页 |
| ·统筹面向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 | 第51-52页 |
| ·逐步建立面向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区域规划制度 | 第52页 |
| ·要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的收益 | 第52-53页 |
| ·大力优化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内容体系 | 第52-53页 |
| ·加强改进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教学策略 | 第53页 |
| ·加强各级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 | 第53页 |
| ·建立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 第53-54页 |
| ·实行农村教育补偿制度 | 第54页 |
| ·实行城乡教育就业机会均等制度 | 第54页 |
| ·加强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决策咨询与指导 | 第54-55页 |
|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招生培训宣传和监管工作 | 第54页 |
| ·强化农村留守劳动力参与教育和就业的咨询与指导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