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0 引言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的基本框架和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基本框架 | 第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2 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17-30页 |
·股权激励概述 | 第17-21页 |
·股权激励的含义 | 第17-18页 |
·股权激励方式 | 第18页 |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21-26页 |
·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21-23页 |
·盈余管理动机理论 | 第23-26页 |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 第26-27页 |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而存在 | 第26-27页 |
·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相辅相成 | 第27页 |
·研究假设 | 第27-30页 |
·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 | 第27-29页 |
·行权时长与盈余管理 | 第29-30页 |
3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设计 | 第30-41页 |
·样本选择 | 第30页 |
·变量定义 | 第30-33页 |
·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变量) | 第30-31页 |
·解释变量(股权激励变量) | 第31页 |
·控制变量 | 第31-33页 |
·模型设计 | 第33-34页 |
·实证分析及结果 | 第34-41页 |
·盈余管理程度分析 | 第34页 |
·盈余管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4-35页 |
·检验模型回归分析 | 第35-39页 |
·实证结果 | 第39-41页 |
4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1-47页 |
·研究结论 | 第41页 |
·股权激励引起盈余管理的原因 | 第41-43页 |
·股权激励计划本身的缺陷 | 第41-42页 |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42页 |
·市场不完善 | 第42-43页 |
·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43页 |
·政策建议 | 第43-47页 |
·完善管理层激励制度 | 第43-44页 |
·加强证券市场监管 | 第44页 |
·规范市场 | 第44-46页 |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46-47页 |
5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7-48页 |
·研究局限 | 第47页 |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