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4-1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与组织结构 | 第19-23页 |
第二章 汉语框架网平台 | 第23-33页 |
·框架语义学 | 第23-24页 |
·汉语框架网工程 | 第24-27页 |
·相关概念 | 第24-26页 |
·CFN语义资源内容描述 | 第26-27页 |
·平台资源数据表示 | 第27-30页 |
·汉语框架网平台网络服务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汉语句子框架语义结构建模 | 第33-39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单框架语义依存图 | 第34-35页 |
·完全框架语义依存图 | 第35-36页 |
·核心框架语义依存图 | 第36-37页 |
·框架语义依存图抽取的关键技术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目标词识别 | 第39-49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基于相似度计算的未登录目标词识别 | 第40-41页 |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未登录目标词识别 | 第41-46页 |
·最大熵模型 | 第41-43页 |
·最大熵模型特征模板设计 | 第43-44页 |
·未登录目标词识别流程 | 第44-4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基于T-CRF模型的汉语框架排歧 | 第49-61页 |
·引言 | 第49页 |
·汉语框架排歧方法的流程 | 第49-51页 |
·T-CRF模型 | 第51-52页 |
·T-CRF模型的特征选择及实验语料 | 第52-5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相关模型的框架排歧方法 | 第54-59页 |
·SVM模型及特征选择 | 第54-56页 |
·最大熵模型及特征选择 | 第56-5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基于T-CRF模型的汉语框架语义角色标注 | 第61-77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依存特征选取及标注语料 | 第62-63页 |
·框架语义角色标注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基于框架语义角色标注的句子语义相似度计算 | 第64-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第七章 基于汉语框架语义分析的山西旅游自动问答系统 | 第77-83页 |
·旅游信息本体的构建 | 第77页 |
·系统构架 | 第77-78页 |
·基于汉语框架网的问句语义分析 | 第78-80页 |
·问句语义的抽取 | 第8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99-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