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1895-1911)知识分子民族国家观研究--以严复、梁启超、章炳麟为主要个案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一、绪论 | 第11-25页 |
(一)、选题的缘起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选题理由 | 第11页 |
2.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民国时期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2.文革结束前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3.文革后研究评述 | 第15-17页 |
4.港台与海外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5.结论 | 第18-19页 |
(三)、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1.选题的研究思路 | 第19页 |
2.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20-25页 |
1.民族的概念 | 第20-21页 |
2.民族国家的概念 | 第21-23页 |
3.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 | 第23-25页 |
二、晚清的知识分子 | 第25-31页 |
(一)、知识分子界说 | 第26-27页 |
(二)、士人与晚清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 第27-29页 |
(三)、晚清知识分子的特征 | 第29-31页 |
三、晚清知识分子民族国家观的内容 | 第31-52页 |
(一)、国家主权观 | 第31-39页 |
1.国家主权的界说 | 第31-34页 |
2.晚清知识分子的对内主权观 | 第34-36页 |
3.晚清知识分子的对外主权观 | 第36-39页 |
(二)、晚清知识分子的国家政权观 | 第39-45页 |
1.国家政权的一般理论 | 第39-41页 |
2.晚清知识分子的君主立宪观 | 第41-43页 |
3.晚清知识分子的民主共和观 | 第43-45页 |
(三)、民族与国家观 | 第45-49页 |
1.民族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 第45页 |
2.排满与大汉族主义 | 第45-47页 |
3.大民族主义 | 第47-49页 |
(四)、国民与国家观 | 第49-52页 |
1.国民与国家关系的一般理论 | 第49-50页 |
2.晚清知识分子的国家至上观 | 第50-52页 |
四、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