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引言第13-19页
 (一)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二) 研究现状第15-17页
  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第15-16页
  2. 国内研究概述第16-17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9页
  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一、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与新农牧区建设的辩证关系第19-29页
 (一) 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依据第19-22页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论第20页
  2. 阿布拉莫维茨及其后继者的人力资源理论第20-21页
  3. 西奥多·舒尔茨的人力资源理论第21页
  4.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第21-22页
  5. 爱德华·丹尼森关于人力资本的理论第22页
 (二) 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概念第22-26页
  1. 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与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含义第22-23页
  2. 人力资源的属性第23-24页
  3. 人力资源的特点第24-26页
  4. 人力资源开发及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第26页
 (三) 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与新农牧区建设的辩证关系第26-29页
  1. 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是内蒙古新农牧区建设的关键第27页
  2. 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内蒙古新农牧区建设互为条件第27页
  3. 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第27-29页
二、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第29-35页
 (一) 第一产业仍是农牧区人力资源就业的主渠道第29-30页
 (二) 各级政府对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准备不足第30-31页
  1. 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意识淡漠第30页
  2. 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同新农牧区建设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第30页
  3. 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开发缺乏系统的计划和组织第30-31页
 (三)内蒙古农牧区劳动力综合素质差第31-32页
  1. 农牧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第31页
  2. 农牧民与城镇居民之间文化素质差距大第31页
  3. 农牧民中的文化素质差距越来越大第31页
  4. 农牧民的有益文化活动少第31-32页
  5. 农牧区的成人技术再教育力量薄弱第32页
 (四) 内蒙古农牧民的科技投入水平低第32-35页
  1. 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不够第32页
  2. 乡镇企业中农牧民的科技素质还处在初级阶段第32-33页
  3. 农牧业科技人员数量少、素质低第33页
  4. 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推广机制不完善第33-35页
三、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42页
 (一) 受到我国政策制度环境的影响第35-37页
  1. 城乡差别的户籍制度和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制约了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开发第35-36页
  2. 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和土地管理制度第36-37页
 (二) 各级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不够第37-39页
  1. 政府对农牧区的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第37-38页
  2. 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的阻滞第38-39页
  3. 对农牧民的培训的不重视第39页
 (三) 针对农牧区人力资源的成人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滞后第39-40页
  1. 农牧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模式落后第39-40页
  2. 职业培训内容与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适应第40页
  3. 农牧区师资骨干流失严重第40页
 (四) 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分传统保守第40-42页
四、改进内蒙古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第42-50页
 (一)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第42-44页
  1. 吸收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经验第42-43页
  2. 借鉴国内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做法第43-44页
 (二)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第44-47页
  1. 转变各级政府的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第44-45页
  2. 切实提高农牧区人力资源的利用率第45页
  3. 要以创新思维开发农牧区人力资源第45-47页
 (三) 建立内蒙古农牧民培训的长效机制第47-48页
  1. 要多形式、多层次抓好农牧区科技培训第47页
  2. 建立全方位的培训基地和培训网络第47-48页
  3. 加大农牧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第48页
 (四) 培育法制的观念第48-50页
  1. 培育市场经济的观念第48-49页
  2. 培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第49页
  3. 培育民主法制的观念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