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31页 |
·发光材料简介 | 第12-13页 |
·长余辉发光材料概述 | 第13-22页 |
·稀土离子在长余辉材料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影响稀土离子发光特性的因素 | 第15-16页 |
·稀土离子在长余辉发光材料中的发光机理 | 第16-19页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余辉模型 | 第19-21页 |
·长余辉材料的表征手段 | 第21-22页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22-23页 |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23-25页 |
·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概述 | 第25-29页 |
·高温固相法 | 第25-26页 |
·溶胶-凝胶法(Sol-Gel) | 第26-27页 |
·燃烧合成法 | 第27-28页 |
·微波辐射合成法 | 第28-2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9-3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页 |
·创新点 | 第29页 |
·研究方案工艺流程图 | 第29-31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的确定与原理的概述 | 第31-37页 |
·引言 | 第31页 |
·Sol-Gel法的分类、原理及其过程 | 第31-35页 |
·pH值对溶胶-凝胶形成过程的影响 | 第33-34页 |
·水硅比对溶胶-凝胶形成过程的主要影响 | 第34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溶剂的影响 | 第35页 |
·燃烧法合成反应中工艺条件的影响 | 第35-37页 |
·燃烧合成反应中尿素用量对发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5页 |
·助熔剂(H_3BO_3)含量对发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温度和恒温时间对发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3章 凝胶-燃烧法合成Sr_2MgSi_2O_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 | 第37-46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7-38页 |
·分析测试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物相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形貌粒度分析 | 第40页 |
·Sr_2MgSi_2O_7:Eu~(2+),Dy(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40-41页 |
·影响材料发光性能的因素 | 第41-44页 |
·材料的余辉性能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第4章 共掺杂Eu~(2+),Ln~(3+)的Sr_2MgSi_2O_7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 第46-55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实验过程 | 第46-47页 |
·分析测试 | 第4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7-54页 |
·物相分析 | 第47-48页 |
·Sr_2MgSi_2O_7:Eu~(2)+的光谱分析 | 第48-50页 |
·Sr_2MgSi_2O_7:Eu~(2+)_0.02,Ln~(3+)_0.04的光谱分析 | 第50-51页 |
·Sr_2MgSi_2O_7:Eu~(2+)_0.02,Ln~(3+)_0.04的余辉性能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第5章 凝胶-燃烧法合成S_(2-x)Ca_xMgSi_2O_7: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性质的研究 | 第55-62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主要试剂 | 第55-56页 |
·实验过程 | 第56页 |
·分析测试 | 第5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6-61页 |
·物相结构分析 | 第56-57页 |
·形貌粒度分析 | 第57-58页 |
·Sr_(2-x)Ca_xMgSi_2O_7(x=0,0.5,1,1.5,2)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58-59页 |
·材料的余辉性能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第6章 主要成果和展望 | 第62-65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64页 |
·硅酸盐长余辉材料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