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实在概念结构拓扑的设计智能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致谢第10-11页
1. 导论——对设计的研究第11-23页
 1.1 HERBERT A.SIMON的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第11-12页
 1.2 N.P.SUH的公理论设计第12-13页
 1.3 吉川弘之的一般设计学研究方法论第13-16页
  1.3.1 研究一般设计学的原因、目的及其研究对象第13-14页
  1.3.2 一般设计学的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 人工智能与智能CAD第16-17页
 1.5 一般设计学与智能CAD第17-19页
 1.6 设计智能学第19页
 1.7 一般设计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第19-20页
 1.8 本文的组织第20-23页
2. 一般设计学研究第23-44页
 2.1 一般设计学基础第23-29页
  2.1.1 基本概念的定义第23-24页
  2.1.2 关于设计的公理第24-25页
  2.1.3 关于设计规格的定理第25-26页
  2.1.4 关于设计解的定理第26-28页
  2.1.5 关于设计行为的定理第28-29页
 2.2 一般设计过程基础第29-35页
  2.2.1 设计解的存在定理第29-30页
  2.2.2 具有收剑策略的理想的知识第30-31页
  2.2.3 现实的知识的结构性缺陷第31页
  2.2.4 关于实际设计过程的定理第31-32页
  2.2.5 设计过程的实际模型第32-34页
  2.2.6 关于功能素的理论第34-35页
 2.3 一般设计学的扩展第35-44页
  2.3.1 现实的知识的定义及其性质第35-37页
  2.3.2 现实的知识中的设计规格及设计解的性质第37-39页
  2.3.3 元模型空间第39页
  2.3.4 使用元模型的设计过程模型第39-40页
  2.3.5 使用物理现象表示功能第40-41页
  2.3.6 通过导入距离构筑智能辅助设计方法论第41-44页
3. 理论渗透与ABDUCTION第44-52页
 3.1 设计物中的理论第44-46页
  3.1.1 使用理论来把握设计物第44-45页
  3.1.2 理论体系的构成第45-46页
  3.1.3 用理论描述实体的属性第46页
  3.1.4 用理论描述实体间的关系第46页
 3.2 理论的渗透第46-48页
  3.2.1 在形成实体概念时渗透了理论第46-47页
  3.2.2 不同的认识主体形成的理论认识层面不同第47-48页
 3.3 通过ABDUCTION形成设计物中的理论体系第48-52页
  3.3.1 皮尔士的推理分类理论第48-50页
  3.3.2 设计中的两次ABDUCTION阶段第50页
  3.3.3 设计物中理论体系的形成第50-52页
4. 实在概念结构拓扑第52-63页
 4.1 实体系统第52-53页
 4.2 设计的对象——从实体概念到实在概念。第53-55页
 4.3 实在概念结构拓扑第55-56页
 4.4 实在系统的划分第56-57页
 4.5 不同粒度世界的变换及思考的转移第57-59页
 4.6 渗透着理论的可理解模式第59-60页
 4.7 实在系统的分析第60页
 4.8 渗透着理论的功能的分解与合成第60-61页
 4.9 基于实在概念结构拓扑族的设计过程模型第61-63页
5. 基于抽象概念与实在概念结构拓扑的类比推理第63-73页
 5.1 类比推理研究第63-66页
  5.1.1 类比推理的一般表述第63-65页
  5.1.2 类比推理与其它推理的关系第65-66页
 5.2 抽象概念与实在概念结构拓扑的统一第66-67页
 5.3 基于分类的实在概念结构拓扑的类比推理第67-68页
 5.4 智能概念设计的设计知识表示第68-73页
  5.4.1 CBR型智能概念设计系统使用的设计知识第69页
  5.4.2 设计功能要求的表示第69-71页
  5.4.3 设计方案的表示第71-72页
  5.4.4 研究展望第72-73页
6. 基于作用关系概念拓扑的元模型的设计过程模型第73-82页
 6.1 元模型的研究基础第73页
 6.2 元模型的实在概念结构拓扑表示方法第73-74页
 6.3 使用元模型能够处理的问题第74-77页
 6.4 基于元模型的设计过程模型第77页
 6.5 基于作用关系概念的设计过程模型的性质第77-82页
7. 主动学习研究第82-89页
 7.1 主动学习的分类第82-83页
 7.2 基于主动学习的智能概念设计的设计过程模型第83-89页
  7.2.1 本节的研究思路第83页
  7.2.2 智能概念设计的设计过程模型第83-85页
  7.2.3 需求规格获取的实现策略第85页
  7.2.4 创造性与非创造性工作的实现策略第85-86页
  7.2.5 “概念设计方案产生”的一般描述第86-87页
  7.2.6 设计知识主动获取的实现策略第87页
  7.2.7 研究展望第87-89页
8. 设计实验第89-101页
 8.1 设计实验的选题第89页
 8.2 设计实验具体步骤第89-100页
 8.3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9. 结束语第101-10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高速公路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下一篇:基于音节的汉语连续语音声调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