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1.1 前言 | 第6-8页 |
1.2 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1.3 论文的工作及结构 | 第9-11页 |
第二章 综合电子战原理 | 第11-30页 |
2.1 概述 | 第11-13页 |
2.2 电子战软杀伤系统概述 | 第13-27页 |
2.2.1 雷达侦察 | 第13-18页 |
2.2.2 雷达有源干扰技术概述 | 第18-20页 |
2.2.3 遮盖性干扰原理 | 第20-27页 |
2.3 反辐射武器硬杀伤系统概述 | 第27-30页 |
第三章 电子战软杀伤的数学模型 | 第30-35页 |
第四章 综合电子攻击的效能分析 | 第35-72页 |
4.1 电子战软杀伤的效能分析 | 第35-58页 |
4.2 电子战硬杀伤的效能分析 | 第58-67页 |
4.2.1 两点辐射源对反辐射导弹攻击性能的影响 | 第58-60页 |
4.2.2 反辐射导弹最佳攻击区的获取 | 第60-67页 |
4.3 综合电子攻击的效能分析 | 第67-72页 |
第五章 电子战软杀伤仿真程序的说明 | 第72-7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页 |
附录一 电子战软杀伤仿真程序 | 第81页 |
附录二 反辐射导弹攻击区的仿真结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