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导论 | 第12-26页 |
一、 选题的理由、意义及方法 | 第12-15页 |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5-17页 |
三、 中国 现代小品文文体的界定 | 第17-26页 |
第一章 中国现代小品文时代文体产生的社会文化关联域 | 第26-56页 |
第一节 “文界革命”与小品文现代性观念的发生 | 第27-35页 |
第二节 出版业兴起:中国现代小品文寄生与繁荣的园地 | 第35-41页 |
第三节 中国现代小品文的语体酝酿: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 | 第41-46页 |
第四节 中国现代小品文主体性理论的生成:“人”的文学与“言志”文学 | 第46-56页 |
第二章 中国现代小品文文类文体的选择 | 第56-92页 |
第一节 中国现代小品文体裁内涵延展 | 第56-69页 |
第二节 西方Essay对中国现代小品文娓语式笔调的影响 | 第69-73页 |
第三节 晚明小品与中国现代小品文抒情体的选择 | 第73-88页 |
第四节 对话后的独立——与杂文的争论与分离 | 第88-92页 |
第三章 中国现代小品文语体建构 | 第92-134页 |
第一节 回到语言内部——白话文语体转向的实质 | 第92-96页 |
第二节 中国现代小品文语体的书写实践 | 第96-105页 |
第三节 中国现代小品文语体的诗性回归 | 第105-134页 |
第四章 中国现代小品文文体策略的选择与流变 | 第134-149页 |
第一节 京派诗化小品的“白描式语言”选择与意境营造的追求 | 第136-140页 |
第二节 乡土小品的叙述视角变化 | 第140-144页 |
第三节 文化小品的情理交融与理趣之美 | 第144-149页 |
结语 | 第149-157页 |
一、 时代审美心理变化的影响 | 第149-150页 |
二、 大众文化的冲击和小品文的边缘化命运 | 第150-151页 |
三、 汉语的成熟和小品文边缘化的趋向 | 第151-153页 |
四、 立于时代边缘的传统魅力 | 第153-157页 |
注释 | 第157-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77页 |
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7-178页 |
后记 | 第178-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