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9页 |
一、选题的理由 | 第6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6-8页 |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第一章 讼学的产生及内涵分析 | 第9-17页 |
一、讼师的产生 | 第9-11页 |
二、讼师秘本的产生 | 第11-12页 |
三、讼学的内涵 | 第12-17页 |
(一) "讼学"一词的出现 | 第12页 |
(二) 讼学的内涵界定 | 第12-14页 |
(三) 讼学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14-17页 |
第二章 讼学的兴盛及原因分析 | 第17-30页 |
一、讼学的兴盛 | 第17-18页 |
二、讼学兴盛的原因 | 第18-30页 |
(一) 民众的需求 | 第19-23页 |
(二) 诉讼制度的可利用性 | 第23-30页 |
第三章 讼学的衰亡及原因分析 | 第30-40页 |
一、讼学的衰亡 | 第30-31页 |
二、讼学衰亡的原因 | 第31-40页 |
(一) 古代官方对讼学的遏制 | 第31-35页 |
(二) 中国法制的转型 | 第35-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