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期待可能性理论概说 | 第8-12页 |
(一) 期待可能性内涵的回顾 | 第8-10页 |
(二) 行为人纯主观因素不是唯一的争论焦点 | 第10-12页 |
二、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依据 | 第12-16页 |
(一)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伦理性—人性的关注 | 第12-13页 |
(二)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哲理性—意志的自由 | 第13-14页 |
(三)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法理性—刑法的谦抑性与目的性 | 第14-16页 |
三、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定位 | 第16-22页 |
(一)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地位 | 第16-18页 |
(二)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学中的体现 | 第18-20页 |
1. 在刑法理论上的体现 | 第18页 |
2. 在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体现 | 第18-20页 |
(三) 期待可能性理论并未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 第20-22页 |
四、避免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滥用 | 第22-28页 |
(一)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判断标准和评议 | 第22-25页 |
1. 行为人标准说 | 第22页 |
2. 平均人标准说 | 第22-23页 |
3. 国家(法规范)标准说 | 第23页 |
4. 综合(类型人)标准说 | 第23-25页 |
(二) 避免误区,合理地引入我国刑法学理论 | 第25-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