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论 | 第8-9页 |
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概述 | 第9-15页 |
(一) 我国刑法关于受贿犯罪的立法沿革 | 第9-10页 |
(二) 国外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法的相关规定 | 第10-12页 |
1、其它国家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相关立法之论述 | 第10-11页 |
2、《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影响力交易罪之论述 | 第11-12页 |
(三) 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背景 | 第12-15页 |
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犯罪构成论述 | 第15-32页 |
(一)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犯罪客体论述 | 第15-17页 |
(二)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犯罪客观方面论述 | 第17-24页 |
1、关于本罪“影响力”之界定 | 第18-21页 |
2、关于本罪“便利条件”之界定 | 第21-22页 |
3、关于本罪“不正当利益”之界定 | 第22-24页 |
(三)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犯罪主体论述 | 第24-29页 |
1、关于本罪“近亲属”范围之界定 | 第25-27页 |
2、关于本罪“关系密切的人”范围之界定 | 第27-29页 |
(四)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犯罪主观方面论述 | 第29-32页 |
1、关于本罪“影响力”之认识 | 第29-30页 |
2、收受或者索取财物的认识和意志因素 | 第30页 |
3、为他人谋利的认识和意志因素 | 第30-32页 |
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认定问题探究及与相似罪名之比较 | 第32-37页 |
(一)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认定问题探究 | 第32-34页 |
(二)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区别 | 第34-35页 |
(三)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斡旋受贿罪的区别 | 第35-37页 |
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法规制之不足及完善 | 第37-42页 |
(一) 关于本罪立法规制之不足 | 第37-38页 |
1、缺少对“行贿一方”的刑法规制 | 第37页 |
2、“贿赂”的范围过于狭窄 | 第37-38页 |
3、本罪的犯罪主体打击面较为单一 | 第38页 |
(二)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规制之完善 | 第38-42页 |
1、增加对利用影响受贿罪中“行贿一方”的刑法规制 | 第38-39页 |
2、扩大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贿赂”范围 | 第39-41页 |
3、增加对单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刑法规制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