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的依据 | 第11-13页 |
| ·MSC78,79提出对救生艇系统的检查要求 | 第12页 |
| ·MSC81对救生艇系统的检修要求 | 第12页 |
| ·MSC83将MSC1206号通函附件1升级为强制性文件 | 第12-13页 |
| ·MSC84通过了从事检修人员的培训发证指南 | 第13页 |
| ·中国海事局的积极响应 | 第13页 |
| ·救生艇系统的检修培训现状 | 第13-15页 |
| ·我国救生艇系统的维修检验行业现状 | 第13-14页 |
| ·我国救生艇系统的检修培训的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的方法和重点 | 第15-17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的重点 | 第16-17页 |
| 第2章 救生艇系统的研究 | 第17-48页 |
| ·救生艇系统 | 第17-30页 |
| ·救生艇 | 第17-20页 |
| ·救生艇的降落设备 | 第20-29页 |
| ·救生艇的释放装置 | 第29-30页 |
| ·救生艇事故产生的原因 | 第30-37页 |
| ·承载释放装置失灵和承载释放装置的操作失误 | 第30-34页 |
| ·救生艇、吊艇架和降放设备未得到良好保养 | 第34-35页 |
| ·船员不熟悉救生艇、吊艇架、相关设备及控制器的性能和操作 | 第35-36页 |
| ·在救生演习及检验过程中的危险行为 | 第36-37页 |
| ·防止救生艇事故的措施 | 第37-39页 |
| ·海安会MSC/Circ.1206和1277号通函的研究 | 第39-48页 |
| ·海安会MSC/Circ.1206号通函的研究 | 第39-45页 |
| ·海安会MSC/Circ.1277号通函的研究 | 第45-48页 |
| 第3章 救生艇系统的检修培训的实施 | 第48-70页 |
| ·确定救生艇系统的检修培训的要素 | 第48-52页 |
| ·救生艇系统的检修培训应具备的场地、设施和设备 | 第49页 |
| ·从事救生艇系统的检修培训教学人员的资质 | 第49-51页 |
| ·教学设施设备的管理人员 | 第51页 |
| ·培训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 | 第51-52页 |
| ·建立救生艇系统的检修教学示范课程 | 第52-66页 |
| ·建立救生艇系统的检修教学示范课程的意义 | 第52-53页 |
| ·课程框架 | 第53-56页 |
| ·课程纲要 | 第56-57页 |
| ·详细的教学大纲 | 第57-65页 |
| ·教师手册 | 第65-66页 |
| ·救生艇系统的检修培训质量评估考核 | 第66-70页 |
| ·STCW公约的要求 | 第66页 |
| ·我国关于船员培训评估的现状 | 第66页 |
| ·培训评估理论 | 第66-68页 |
| ·救生艇系统的检修培训评估方法 | 第68-70页 |
| 第4章 建立救生艇系统的检修智能评价系统 | 第70-78页 |
| ·专家系统 | 第70-71页 |
| ·专家系统基本原理 | 第71页 |
| ·建立救生艇系统的检修智能评价系统 | 第71-78页 |
| ·建立救生艇系统的检修智能评价系统的意义 | 第71页 |
| ·救生艇系统的检修智能评价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71-74页 |
| ·学习功能 | 第74-75页 |
| ·救生艇系统的检修评估的内容和原则 | 第75-76页 |
| ·救生艇系统的智能检修评估的实现 | 第76-7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