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立论的缘起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三、本文写作框架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中以建交后的双边关系 | 第12-24页 |
第一节 中以关系的发展 | 第12-15页 |
1、第一阶段——全面发展(1992 年-2000 年) | 第12-13页 |
2、第二阶段——陷入低潮(2000 年-2004 年) | 第13-14页 |
3、第三阶段——逐渐恢复(2004 年-至今)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中以关系存在的问题——外来因素的干扰 | 第15页 |
第三节 中以军贸关系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 第15-24页 |
1、以色列军事工业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第15-17页 |
2、以色列军事外交及其成果 | 第17-18页 |
3、以色列对华军售的利益基础 | 第18-23页 |
4、以色列对华军售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以色列对华军售案例分析 | 第24-37页 |
第一节 选择“费尔康”预警机事件作为案例的依据 | 第24-26页 |
1、事件是中以关系的转折 | 第24-25页 |
2、事件反映了双边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 第25页 |
3、事件促使我们更加谨慎地对待中以关系 | 第25-26页 |
第二节 “费尔康”预警机事件的始末 | 第26-31页 |
1、什么是“费尔康”系统 | 第26-27页 |
2、“费尔康”预警机事件的经过 | 第27-30页 |
3、“费尔康”预警机事件的延续 | 第30-31页 |
第三节 预警机事件对中以关系的影响及启示 | 第31-37页 |
1、以色列迫于美国压力停止对华军售 | 第31-34页 |
2、预警机事件的后果:中方、以方、双边关系 | 第34-35页 |
3、预警机事件的启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以色列对华军售中的重要因素探悉 | 第37-46页 |
第一节 美国因素分析 | 第37-43页 |
1、美以“特殊关系”分析 | 第37-41页 |
2、美国眼中的中美关系——战略竞争 | 第41-43页 |
第二节 以色列自身因素分析——军事技术受制于美国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如何继续推进中以军事贸易关系 | 第46-60页 |
第一节“费尔康”事件后的中以军贸关系 | 第46-47页 |
第二节 继续推进中以军事合作 | 第47-50页 |
1、中以军事合作有利于地区和平 | 第48-49页 |
2、中以军事合作符合以色列利益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如何排除外来干扰继续发展中以军贸关系 | 第50-52页 |
1、以色列具有对美国施加影响力的巨大潜力 | 第50-51页 |
2、充分利用以色列外交政策的自主性 | 第51页 |
3、以色列在中以军贸问题上仍留有余地 | 第51-52页 |
4、大力发展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 第52页 |
第四节 对中以关系的再思考 | 第52-60页 |
1、以色列在战略上需要中国 | 第52-53页 |
2、中国在中东的利益 | 第53-58页 |
3、以积极、谨慎的态度在中东发挥作用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资料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