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高校档案信息 | 第12-13页 |
·档案信息安全 | 第13-14页 |
·档案信息系统安全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技术基础 | 第19-30页 |
·加密算法 | 第19-23页 |
·对称加密技术 | 第19-20页 |
·非对称加密技术 | 第20-22页 |
·散列算法 | 第22-23页 |
·数字签名 | 第23-24页 |
·数字证书 | 第24-25页 |
·QR码技术概述 | 第25-28页 |
·QR的主要特点 | 第25-26页 |
·QR码的基本特性 | 第26-27页 |
·QRCode符号结构 | 第27-28页 |
·本章总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档案信息系统设计与其安全性分析 | 第30-47页 |
·需求分析 | 第30-32页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0-32页 |
·系统设计 | 第32-34页 |
·运行环境 | 第32-33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3-34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34-35页 |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34页 |
·数据库设计过程 | 第34-35页 |
·档案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实现 | 第35页 |
·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 第35-38页 |
·档案馆存在的安全需求 | 第35-38页 |
·信息交换的安全需求 | 第36页 |
·档案数据库的安全需求 | 第36-37页 |
·档案报告防伪的安全需求 | 第37-38页 |
·Web Service下的安全性分析 | 第38-44页 |
·通讯安全模型 | 第38-39页 |
·WS-Security下的安全性分析 | 第39-44页 |
·SOAP消息的安全扩展 | 第40-41页 |
·WS-Security中的身份验证 | 第41-42页 |
·WS-Security中的数据加密 | 第42-44页 |
·WS-Security中的数据签名 | 第44页 |
·档案报告防伪的安全性分析 | 第44-46页 |
·数字水印技术 | 第45页 |
·QR码技术 | 第45-46页 |
·本章总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安全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47-66页 |
·NET开发环境下的WS-Security实现:WSE | 第47-48页 |
·WSE简介 | 第47页 |
·WSE的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WSE的功能特点 | 第48页 |
·基于WSE的身份验证模块与加密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48-54页 |
·身份验证与加密的模块设计 | 第49页 |
·身份验证的实现 | 第49-51页 |
·加密模块的实现 | 第51-54页 |
·基于WSE的访问控制设计与实现 | 第54-55页 |
·访问控制的模块设计 | 第54页 |
·访问控制的模块实现 | 第54-55页 |
·数据库安全模块 | 第55-60页 |
·数据库敏感信息加密模块设计 | 第55-56页 |
·数据库备份策略 | 第56-57页 |
·库外信息加密模块的实现 | 第57-59页 |
·数据库备份策略的实现 | 第59-60页 |
·以QR码为基础的安全模块设计 | 第60-64页 |
·核心目标 | 第60-61页 |
·处理方法 | 第61-62页 |
·三个子模块的处理流程 | 第62-64页 |
·QR码生成模块处理流程 | 第62-63页 |
·QR码解码模块处理流程 | 第63-64页 |
·QR加解密子模块处理流程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档案安全模块中QR加解密模块的改良设计与实现 | 第66-86页 |
·QR码的生成 | 第66-72页 |
·符号基本特征 | 第66-67页 |
·编码流程 | 第67-68页 |
·数据分析以及编码 | 第68-69页 |
·纠错码译码 | 第69-70页 |
·构造信息的最终码子序列 | 第70-71页 |
·标志模块 | 第71页 |
·加入掩码和格式版本信息 | 第71-72页 |
·生成QR码图案 | 第72页 |
·QR码的识别以及译码 | 第72-81页 |
·二值化 | 第74-75页 |
·去噪 | 第75-77页 |
·QR码图像的边缘提取 | 第77-79页 |
·改良的基于空间投影的倾斜校正方法 | 第79-81页 |
·数据解码 | 第81-84页 |
·译码步骤 | 第81-82页 |
·译码算法 | 第82-84页 |
·生成结果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总结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