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前言第12-15页
第一章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第15-20页
   ·Li_(1+x)V_3O_8的结构特点第15页
   ·Li_(1+x)V_3O_8的合成方法第15-17页
     ·固相法第15页
     ·液相法第15-16页
       ·水热法第15-16页
       ·沉淀法第16页
       ·溶胶-凝胶法第16页
     ·其它方法第16-17页
       ·微波法第16-17页
       ·机械化学法第17页
   ·Li_(1+x)V_3O_8的改性研究进展第17-18页
     ·掺杂第17-18页
       ·阳离子的掺杂第17页
       ·阴离子的掺杂第17-18页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掺杂第18页
     ·表面包覆改性第18页
   ·Li_(1+x)V_3O_8的充放电机理第18-19页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试剂与研究方法第20-24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20页
   ·主要试剂部分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24页
     ·X射线衍射法第21页
     ·电镜法第21页
     ·热分析法第21-22页
     ·交流阻抗法第22页
     ·循环伏安法第22-23页
     ·充放电法第23-24页
第三章 正极材料Li_(1+x)V_3O_8的制备与动力学研究第24-29页
   ·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24-25页
     ·材料制备与表征第24页
     ·正极制备与电池组装第24-25页
   ·正极材料的性能测试第25-28页
     ·锂钒氧化物的结构特征第25页
     ·Li~+离子的扩散系数测定第25-26页
     ·锂钒氧化物的嵌入动力学机制第26页
     ·锂钒氧化物的循环性能测试第26-27页
     ·温度对正极材料Li_(1+x)V_3O_8电容量的影响第27页
     ·放电倍率对正极材料Li_(1+x)V_3O_8电容量的影响第27-28页
     ·锂钒氧化物的交流阻抗测试第28页
   ·结论第28-29页
第四章 LiOH溶液浓度对LiV_3O_8结构及电化学性能影响第29-34页
   ·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29页
     ·材料制备与表征第29页
     ·正极制备与电池组装第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33页
     ·LiV_3O_8粒径分布的测试第29-30页
     ·LiV_3O_8的XRD测试第30-31页
     ·LiV_3O_8电导率的测试第31-32页
     ·LiV_3O_8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2-33页
   ·结论第33-34页
第五章 新型络合剂制备电极材料Li_(1+x)V_3O_8及其性能研究第34-43页
   ·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34页
     ·材料制备与表征第34页
     ·电池组装第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1页
     ·新型络合剂反应机理探讨第34-35页
     ·DSC测试第35页
     ·XRD测试第35-37页
     ·TEM测试第37页
     ·热稳定性分析第37-38页
     ·SEM测试第38页
     ·Li_(1+x)V_3O_8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8-41页
   ·结论第41-43页
第六章 正极材料Li_(1+x)V_3O_8的改性研究第43-58页
   ·正极材料Li_(1+x)V_(3-y)La_yO_8的制备及其性能第43-47页
     ·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43页
       ·材料制备第43页
       ·材料表征与电池组装第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47页
       ·XRD测试第43-44页
       ·Li_(1+x)V_(3-y)La_yO_8电导率测试第44-45页
       ·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5-46页
       ·充放电前后SEM测试第46-47页
     ·结论第47页
   ·正极材料Li_(1+x)V_(3-y)Y_yO_8的制备及其性能第47-51页
     ·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47-48页
       ·材料制备第47页
       ·材料表征与电池组装第47-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50页
       ·XRD测试第48页
       ·Li_(1+x)V_(3-y)Y_yO_8电导率测试第48-49页
       ·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正极材料Li_(1+x)V_(3-y)Co_yO_8的制备及其性能第51-53页
     ·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51页
       ·材料制备第51页
       ·材料表征与电池组装第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3页
       ·XRD测试第51-52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2-53页
     ·结论第53页
   ·正极材料Li_(1+x)V_(2.98)Co_(0.01)Ni_(0.01)O_8的制备及其性能第53-55页
     ·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53页
       ·材料制备第53页
       ·材料表征与电池组装第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5页
       ·XRD测试第53-54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4-55页
     ·结论第55页
   ·正极材料Li_(1+x)V_(2.98)Co_(0.01)Ni_(0.01)O_8包覆CaO的制备及其性能第55-58页
     ·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55-56页
       ·材料制备第55-56页
       ·材料表征与电池组装第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57页
       ·XRD测试第56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第七章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改性研究第58-62页
   ·放电电压平台改性第58-60页
     ·材料制备第58页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测试第58页
     ·电池组装第58-59页
     ·性能分析第59-60页
   ·放电容量改性第60-61页
     ·材料制备与表征第60页
     ·性能分析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第八章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客运专线客流预测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
下一篇:三茂铁路投资主体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