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依据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研究内容和总体设计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数据来源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济宁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23-33页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性描述 | 第23-24页 |
·济宁市可持续发展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24-27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27-33页 |
·产业发展 | 第28-30页 |
·生态环境 | 第30-31页 |
·社会发展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济宁市可持续发展的提升路径 | 第33-51页 |
·济宁市发展阶段界定 | 第33-34页 |
·产业路径 | 第34-42页 |
·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实现煤电行业可持续发展 | 第35-36页 |
·选择和培育新兴主导产业,提升传统制造业竞争力 | 第36-41页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 第41-42页 |
·生态路径 | 第42-48页 |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 第42-44页 |
·加强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整治 | 第44-46页 |
·划分生态功能区,因区进行生态保护与管制 | 第46-47页 |
·建设生态城市,做好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试验与示范 | 第47-48页 |
·其他路径 | 第48-51页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第48-49页 |
·建立劳动力转移促进机制,加大人口与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 第49-50页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支持与促进工作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