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与经营模式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 | 第11-14页 |
一、对“控股”特征的界定 | 第11-13页 |
二、对“金融”特征的界定 | 第13页 |
三、金融控股公司构成要件分析 | 第13-14页 |
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定义 | 第14页 |
第二节 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模式 | 第14-19页 |
一、金融分业经营和金融混业经营 | 第14-16页 |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综合经营模式 | 第16-18页 |
三、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模式的分类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制度 | 第19-27页 |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概念 | 第19-21页 |
一、金融监管的一般含义 | 第19-20页 |
二、金融控股公司法律监管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制度 | 第21-24页 |
一、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制度概况 | 第21-22页 |
二、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制度的优势及缺陷 | 第22-23页 |
三、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制度缺陷的矫正途径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我国现行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制度 | 第24-27页 |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制度的现状 | 第24页 |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制度的缺陷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法律制度 | 第27-39页 |
第一节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相关法律的演化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 | 第28-31页 |
一、《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生效之前的金融监管制度 | 第28-29页 |
二、《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确立的新型金融监管制度(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制度) | 第29-30页 |
三、美国新型金融监管制度的特色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监管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 第31-35页 |
一、美国法律对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监管内容 | 第31-33页 |
二、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监管的主要特色 | 第33-35页 |
第四节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9页 |
一、金融监管制度要与金融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 第35-36页 |
二、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统一的监管法律制度是合理引导和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前提 | 第36-37页 |
三、以功能监管为基础并融合机构监管,设置新型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主体架构 | 第37-38页 |
四、加强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的协调统一性建设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多元监管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39-55页 |
第一节 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对象 | 第39-41页 |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控股和金融特征界定 | 第39页 |
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法律限定 | 第39-41页 |
第二节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主体的设立 | 第41-43页 |
一、按照“以功能监管为主,融合机构监管”原则设置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 | 第41-42页 |
二、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监管人的确立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构建新型金融监管协作机制 | 第43-47页 |
一、构建金融监管协作委员会 | 第43-44页 |
二、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政策制定(变更)通知义务制度 | 第44-45页 |
三、建立委托授权监管制度 | 第45-46页 |
四、建立危机管理协作机制 | 第46页 |
五、加强监管机构与监管对象的监管协作 | 第46-47页 |
六、完善国际监管协作 | 第47页 |
第四节 建立统一的金融信息制度 | 第47-50页 |
一、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监管信息 | 第48页 |
二、加强对金融信息的主动披露 | 第48-49页 |
三、改进监管人采集、共享和使用金融监管信息 | 第49-50页 |
第五节 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和内部交易监管制度 | 第50-55页 |
一、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 | 第50-51页 |
二、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交易监管制度 | 第51-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