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1 绪论 | 第16-2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9页 |
·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9-20页 |
·理论意义 | 第19-20页 |
·现实意义 | 第20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0-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本文的结构与安排 | 第23-2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6-42页 |
·有关公司治理要素层面的研究 | 第26-27页 |
·有关公司治理结构层面的研究 | 第27-29页 |
·有关公司治理系统评价的研究 | 第29-35页 |
·国外关于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 | 第29-33页 |
·国内关于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 | 第33-35页 |
·有关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的研究 | 第35-38页 |
·文献研究评述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3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的评价依据 | 第42-58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的界定 | 第42-46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的研究阶段划分 | 第42-43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的定义 | 第43-46页 |
·上市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46-50页 |
·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 | 第46-47页 |
·博弈论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 | 第47-48页 |
·系统理论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 | 第48-49页 |
·现代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 | 第49-50页 |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的现实依据 | 第50-56页 |
·OECD 的公司治理原则 | 第50-52页 |
·世界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 | 第52页 |
·中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上市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58-75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的维度 | 第58-65页 |
·股东治理的有效性 | 第58-60页 |
·董事会治理的有效性 | 第60-61页 |
·经理层治理的有效性 | 第61-62页 |
·监事会治理的有效性 | 第62-63页 |
·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 第63页 |
·利益相关者治理的有效性 | 第63-64页 |
·法律基础和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有效性 | 第64-65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65-74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65-67页 |
·评价指标体系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假设 | 第67-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 | 第75-82页 |
·样本公司的选择 | 第75页 |
·评价值的显著性检验 | 第75-81页 |
·变量定义 | 第75-77页 |
·指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77-79页 |
·两组公司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第79-81页 |
·原有指标体系的进一步修正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6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82-100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82-87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分值的确定 | 第82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维度权重 | 第82-84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模型 | 第84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系统与其他评价系统的比较 | 第84-87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指数分析 | 第87-94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87-88页 |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指数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88-94页 |
·临界值的确定 | 第94-95页 |
·治理无效的样本公司评价指标得分均值的计算 | 第94页 |
·治理无效公司指数的临界值 | 第94-95页 |
·治理无效的公司治理特征描述 | 第95-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7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00-104页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100-101页 |
·本文的局限性 | 第101-102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02-104页 |
附录1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指标区间及得分分布(2004) | 第104-105页 |
附录2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评价维度重要性专家打分表 | 第105-106页 |
附录3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指数 | 第106-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4-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