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6-17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政府管制的基本理论 | 第19-27页 |
·政府管制的概念 | 第19-22页 |
·管制的一般含义 | 第19页 |
·不同学科中的政府管制的概念 | 第19-22页 |
·政府管制的分类 | 第22-24页 |
·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 | 第23页 |
·经济性管制与社会性管制 | 第23-24页 |
·政府管制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市场机制失灵 | 第24-25页 |
·政府失灵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西方主要国家民航运输业放松管制的过程及原因 | 第27-37页 |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民航运输业放松管制的过程 | 第27-28页 |
·美国民航运输业的放松管制过程 | 第27-28页 |
·英国民航运输业的放松管制过程 | 第28页 |
·民航运输业放松管制的原因 | 第28-32页 |
·自由主义思想为放松管制提供了基础 | 第29页 |
·放松管制的直接原因是对政府管制认识的深化 | 第29-30页 |
·放松管制的间接原因是对自然垄断认识的深化 | 第30-32页 |
·民航运输业放松管制后的效果分析 | 第32-35页 |
·促进了民航运输业的竞争 | 第32-33页 |
·降低了收费水平 | 第33页 |
·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 第33-34页 |
·全面促进了美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我国民航运输业政府管制改革的历程与现状 | 第37-47页 |
·中国民航业政府管制改革的历程 | 第37-41页 |
·高度集中的管制阶段 | 第37页 |
·初步放松管制阶段 | 第37-38页 |
·进一步放松管制阶段 | 第38页 |
·“放”与“收”并行阶段 | 第38-40页 |
·民航管理体制全面改革阶段 | 第40-41页 |
·现阶段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的政府管制体制分析 | 第41-46页 |
·我国民航运输业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我国民航运输业的政府管制现状 | 第42-44页 |
·我国民航运输业政府管制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我国民航运输业政府管制改革的动因分析 | 第47-59页 |
·中国民航运输业政府管制改革的可行性 | 第47-53页 |
·民航运输业的产业特征是政府管制改革的关键 | 第47-50页 |
·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为政府管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 第50-52页 |
·民营资本的兴起为政府管制改革提供了条件 | 第52-53页 |
·中国民航运输业政府管制改革的必要性 | 第53-58页 |
·内部压力要求民航运输业政府管制改革 | 第53-56页 |
·外部压力要求民航运输业政府管制改革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我国民航运输业政府管制改革的思路与配套措施 | 第59-67页 |
·我国民航运输业政府管制改革的思路 | 第59-62页 |
·放松行业准入管制 | 第59-60页 |
·放松价格管制 | 第60-61页 |
·放松航线管制 | 第61页 |
·放松航油和航材供给管制 | 第61-62页 |
·加强服务质量管制 | 第62页 |
·我国民航运输业政府管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 第62-65页 |
·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第62-63页 |
·重组管制机构与反垄断机构 | 第63-64页 |
·加快建立健全管制监督体系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1、引用与注释 | 第69-71页 |
2、参阅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