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学习环境设计--基于研究型课程《人·建筑与城市》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导言 | 第11-18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基本假设 | 第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开放学习环境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30页 |
第一节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26页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6-30页 |
第二章 开放学习环境的预设计 | 第30-52页 |
第一节 《建筑与人》前期研究回顾 | 第30-38页 |
第二节 《人·建筑与城市》的诞生 | 第38-48页 |
第三节 《人·建筑与城市》的设计框架 | 第48-52页 |
第三章 开放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实施 | 第52-78页 |
第一节 内容的再设计 | 第52-59页 |
第二节 对参与者的过程性分析 | 第59-61页 |
第三节 为主题研究组织的活动 | 第61-68页 |
第四节 为主题研究提供的资源 | 第68-71页 |
第五节 为主题研究提供的工具 | 第71-74页 |
第六节 学习评价 | 第74-78页 |
第四章 研究的反思与分析 | 第78-93页 |
第一节 对参与者的反思与分析 | 第78-85页 |
第二节 对研究内容的反思与分析 | 第85-86页 |
第三节 对活动组织的反思与分析 | 第86-88页 |
第四节 对评价的反思与分析 | 第88-90页 |
第五节 对研究方法的反思与分析 | 第90-9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3-97页 |
一、本研究的基本观点与结论 | 第93-95页 |
二、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第95页 |
三、进一步的研究 | 第95-97页 |
附录 | 第97-139页 |
附录1 考察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前的动员与指导 | 第97-99页 |
附录2 工作单:《确定考察主题》 | 第99-100页 |
附录3 工作单:《计划现场活动》 | 第100-101页 |
附录4 工作单:《小组活动计划》 | 第101-102页 |
附录5 工作单:《反思我的行动》 | 第102-103页 |
附录6 上海音乐学院考察活动的热身问题 | 第103-104页 |
附录7 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104-108页 |
附录8 调查问卷:家长卷 | 第108-112页 |
附录9 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112-117页 |
附录10 工作单 | 第117-118页 |
附录11 作为支架工具的学习者反思 | 第118-120页 |
附录12 作为支架工具的学习者反思 | 第120-121页 |
附录13 作为评价策略的研究叙事 | 第121-122页 |
附录14 课程评价内容与要求 | 第122-123页 |
附录15 小组/个人主题研究评价表 | 第123-124页 |
附录16 研究者日志(选) | 第124-126页 |
附录17 L老师的反思作品 | 第126-130页 |
附录18 学生作品选1 | 第130-131页 |
附录19 学生作品选2 | 第131-134页 |
附录20 学生作品选3 | 第134-136页 |
附录21 学生作品选4 | 第136-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2页 |
图表索引 | 第142-143页 |
后记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