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股射流相干高温空气燃烧的数值模拟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图表目录 | 第13-1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8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换热器的产生与现状 | 第20-22页 |
·蓄热室的发展 | 第22-23页 |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应用 | 第23-24页 |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我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 第24-25页 |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内容和意义 | 第26-28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27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 第28-43页 |
·引言 | 第28页 |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原理 | 第28-36页 |
·基本原理 | 第28-30页 |
·高温空气燃烧主要设备及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0-34页 |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特点 | 第35-36页 |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 | 第36-42页 |
·热力型NO_x的生成机理 | 第36-39页 |
·快速型NO_x的生成机理 | 第39-40页 |
·氮氧化物的危害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 第43-60页 |
·数值模拟对象 | 第43-45页 |
·燃烧室结构 | 第43-44页 |
·数值模拟参数 | 第44-45页 |
·数值分析方法 | 第45-55页 |
·网格划分 | 第45页 |
·流体流动模型 | 第45-51页 |
·湍流燃烧模型 | 第51-53页 |
·辐射模型 | 第53-55页 |
·NO_x生成模型 | 第55页 |
·控制方程的求解 | 第55-59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55-56页 |
·差分方程组的解法 | 第56-57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57-58页 |
·流场的迭代求解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冷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73页 |
·引言 | 第60页 |
·燃烧空气散布角θ的影响 | 第60-64页 |
·燃料射流倾斜角的影响 | 第64-66页 |
·燃料与空气速度比的影响 | 第66-69页 |
·燃料喷嘴与空气喷嘴间距的影响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热态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3-102页 |
·引言 | 第73页 |
·燃烧空气散布角θ的影响 | 第73-78页 |
·燃烧空气散布角θ对氧气浓度场的影响 | 第73-75页 |
·燃烧空气散布角θ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75-77页 |
·燃烧空气散布角θ对 NO_x排放的影响 | 第77-78页 |
·燃料射流倾斜角α的影响 | 第78-83页 |
·燃料射流倾斜角α对氧气浓度场的影响 | 第78-79页 |
·燃料射流倾斜角α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79-82页 |
·燃料射流倾斜角α对 NO_x排放的影响 | 第82-83页 |
·燃料与空气速度比的影响 | 第83-91页 |
·燃料和空气速度比对氧气浓度场的影响 | 第84-88页 |
·燃料和空气速度比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88-89页 |
·燃料和空气速度比对NO_x排放的影响 | 第89-91页 |
·燃料喷嘴与空气喷嘴间距的影响 | 第91-94页 |
·燃料喷嘴与空气喷嘴间距对氧气浓度场的影响 | 第91-92页 |
·燃料喷嘴与空气喷嘴间距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92-94页 |
·燃料喷嘴与空气喷嘴间距对NO_x排放的影响 | 第94页 |
·预热空气氧含量的影响 | 第94-100页 |
·预热空气氧含量对氧气浓度场的影响 | 第95-96页 |
·预热空气氧含量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96-98页 |
·预热空气氧含量对NO_x排放的影响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