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外来语词汇的比较研究
引言 | 第1-7页 |
第一章 外来语的概念及相关先行研究 | 第7-12页 |
第一节 术语阐明 | 第7-11页 |
一、日语外来语概念阐明 | 第7-8页 |
二、汉语外来语概念阐明 | 第8-11页 |
第二节 先行研究整理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中日外来语体系 | 第12-17页 |
第一节 现代中日外来语体系 | 第12-15页 |
第二节 现有体系中的历史文化因素 | 第15-17页 |
一、地理环境差异 | 第15页 |
二、民族心理文化差异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借入词汇语义类型比较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汉语中的情况 | 第17-22页 |
一、问题的触及 | 第17-18页 |
二、汉语同义词组成 | 第18-20页 |
三、汉语的已有概念借词特点 | 第20页 |
四、借用动因分析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日语中的情况 | 第22-26页 |
一、日语同义聚合的形态 | 第22-23页 |
二、对日语中既有概念表达的词汇借入情况分析 | 第23-24页 |
三、词汇借用动机分析 | 第24-26页 |
第三节 两者异同及其动因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借入方式比较研究 | 第27-41页 |
第一节 近代后汉语的外来语借入方式 | 第27-32页 |
一、19 世纪外来语的借入方式 | 第27-30页 |
二、现代汉语外来语借入方式 | 第30-32页 |
第二节 近世以来日语外来语借入方式概观 | 第32-37页 |
一、近世后到明治维新前的日语借词方式 | 第32-33页 |
二、近代后的日语借词方式 | 第33-34页 |
三、小结 | 第34页 |
四、日本人的亚洲观 | 第34-35页 |
五、通过比较得到的启示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借入方式比较及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一、借入方式演变 | 第37页 |
二、汉语的意译优势 | 第37-39页 |
三、日语的借音方式 | 第39-40页 |
四、音译与意译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日汉外来语的词汇语义学研究 | 第41-60页 |
第一节 外来语词义演化的必然性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外来语转义现象 | 第43-60页 |
一、日语外来语转义分析 | 第43-54页 |
二、汉语外来语转义分析 | 第54-59页 |
三、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4-75页 |
日文详细摘要 | 第75-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