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性生态技术与建筑外观一体化设计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页 |
·选题来源 | 第9页 |
·相关定义 | 第9-10页 |
·生态建筑技术 | 第9页 |
·生态建筑与生态构思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范围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运用综述 | 第11-21页 |
·太阳能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概况 | 第12-16页 |
·遮阳设施的研究与运用概况 | 第16-17页 |
·立体绿化的研究与运用概况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太阳能技术与建筑一体化 | 第21-42页 |
·太阳能技术在集合住宅中的应用形式 | 第21-26页 |
·太阳热能应用系统 | 第21-25页 |
·太阳能光电(PV系统) | 第25-26页 |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概念的提出 | 第26页 |
·我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现状 | 第26-28页 |
·太阳能装置与集合住宅一体化的原则可能性 | 第28-30页 |
·建筑的形式与内容应一致 | 第28页 |
·太阳能热水器类型的选择 | 第28-30页 |
·太阳能装置与集合住宅屋顶的结合 | 第30-32页 |
·太阳能装置与坡屋顶的结合 | 第30-31页 |
·太阳能装置与平屋顶的结合 | 第31-32页 |
·太阳能装置与集合住宅墙面的结合 | 第32-33页 |
·安装部位划分 | 第32-33页 |
·色彩搭配 | 第33页 |
·太阳能装置与集合住宅建筑构件的结合 | 第33-35页 |
·太阳能装置与阳台的结合 | 第33-34页 |
·太阳能装置与遮阳的结合 | 第34-35页 |
·集合住宅附加日光间 | 第35-37页 |
·国外太阳能与建筑外观一体化的启示 | 第37-42页 |
·倾斜的屋顶 | 第37-38页 |
·纤长的矩形 | 第38-39页 |
·采光天棚 | 第39-40页 |
·富韵律感的立面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遮阳与建筑外观一体化 | 第42-61页 |
·定义 | 第42页 |
·遮阳的分类和形式 | 第42-45页 |
·遮阳的分类 | 第42页 |
·遮阳的形式及其运用 | 第42-45页 |
·遮阳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 第45-46页 |
·遮阳与室内温度 | 第45-46页 |
·遮阳与采光 | 第46页 |
·遮阳与房间通风 | 第46页 |
·遮阳对建筑形态的影响 | 第46-52页 |
·韵律美和尺度感 | 第46-48页 |
·光影效果与层次感 | 第48-49页 |
·虚实对比与凹凸变化 | 第49-50页 |
·节奏感与动感 | 第50-52页 |
·武汉地区住宅建筑的室外遮阳 | 第52-61页 |
·武汉地区住宅建筑的遮阳现状 | 第52-53页 |
·适应气候的窗的遮阳 | 第53-56页 |
·适应气候的阳台遮阳 | 第56-61页 |
第四章 立体绿化与建筑外观的结合 | 第61-80页 |
·定义 | 第61页 |
·集合住宅的墙面绿化 | 第61-66页 |
·墙面绿化的含义 | 第61-62页 |
·墙面绿化的形式 | 第62-64页 |
·墙面绿化的功能 | 第64-65页 |
·墙面绿化的植物配置组合 | 第65页 |
·墙面绿化的优点 | 第65-66页 |
·“空中花园”对建筑外观的影响 | 第66-80页 |
·“空中花园”的生态设计方法 | 第66-68页 |
·“空中花园”的形式分析 | 第68-74页 |
·“空中花园”的空间组织与处理 | 第74-78页 |
·“空中花园”的设计原则 | 第78-8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总结 | 第80-83页 |
·研究结论 | 第80-82页 |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则 | 第80-81页 |
·遮阳与建筑外观的结合 | 第81-82页 |
·立体绿化与建筑外观的结合 | 第82页 |
·研究总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插图来源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