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语言、算法语言论文

面向C程序验证的切片执行方法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4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4-16页
     ·软件的可信性质第14-15页
     ·基于软件源代码的可靠安全性质保证第15-16页
   ·相关研究工作第16-25页
     ·静态分析方法第17-18页
     ·定理证明方法第18-19页
     ·抽象解释方法第19-20页
     ·模型检验方法第20-24页
     ·谓词抽象方法第24-25页
   ·课题研究思路第25-30页
     ·相关工作的小结与比较第25-27页
     ·课题研究目标第27-28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28-29页
     ·课题技术特色第29-30页
   ·课题创新点第30-32页
   ·论文结构第32-34页
第二章 切片执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34-57页
   ·基本模型和概念第35-37页
     ·C 程序模型和时序安全性质第35-36页
     ·最强后置条件第36-37页
   ·基于变量抽象的程序保守近似语义第37-41页
     ·变量抽象第37-38页
     ·部分最强后置条件第38-41页
   ·切片执行第41-46页
     ·切片执行上下文第41-42页
     ·切片执行图第42-44页
     ·讨论第44-46页
   ·时序安全性质的验证第46-51页
     ·对切片执行图的模型检验第46页
     ·切片执行与模型检验的集成第46-48页
     ·抽象准则的精化第48-51页
   ·验证工具与实验结果第51-54页
     ·验证工具第51-52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相关工作第54-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搜索复用框架及其在切片执行中的应用第57-70页
   ·面向切片执行的搜索复用框架第57-59页
   ·基于搜索复用框架的切片执行第59-63页
   ·可靠状态的确定第63-66页
   ·实验结果第66-68页
   ·相关工作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部分最弱前置条件及其在切片执行中的应用第70-89页
   ·部分最弱前置条件第71-73页
   ·部分最弱前置条件在切片执行中的应用第73-78页
   ·避免部分最弱前置条件公式规模的指数增长第78-82页
     ·最弱前置条件公式规模的指数增长问题与解决方法第78-79页
     ·紧凑的部分最弱前置条件表示和计算方法第79-82页
   ·处理指针与变量别名第82-8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4-87页
   ·相关工作第87页
   ·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有状态动态偏序缩减方法第89-112页
   ·并发C 程序模型和无状态动态偏序缩减方法第91-94页
     ·并发C 程序模型第91-92页
     ·无状态动态偏序缩减方法第92-94页
   ·有状态动态偏序缩减方法第94-100页
     ·交迭信息总结第94-98页
     ·有状态动态偏序缩减方法第98-100页
   ·有状态动态偏序缩减的实现第100-107页
     ·交迭信息总结的实现第100-102页
     ·基于有状态动态偏序缩减的含圈状态空间遍历过程的实现第102-107页
   ·实验结果第107-110页
   ·相关研究工作第110页
   ·小结第110-112页
第六章 并发C 程序的切片执行第112-130页
   ·并发C 程序模型及其保守近似语义第113-116页
     ·并发C 程序模型第113-114页
     ·变量抽象下的保守近似语义第114-116页
   ·并发C 程序的基本切片执行第116-117页
   ·集成无状态动态偏序缩减的切片执行第117-121页
     ·时钟向量第117-118页
     ·集成无状态动态偏序缩减的切片执行第118-121页
   ·集成有状态动态偏序缩减的切片执行第121-125页
     ·基于时钟向量的有状态动态偏序缩减方法的实现第121-122页
     ·集成有状态动态偏序缩减方法的切片执行过程第122-125页
   ·建模环境与实验结果第125-128页
     ·并发C 程序建模环境第125-126页
     ·实验结果第126-128页
   ·相关研究工作第128-129页
   ·小结第129-130页
第七章 面向切片执行的轻量级判定过程第130-143页
   ·完备的整数线性公式判定方法第131-134页
   ·面向C 源代码验证的扩充判定方法第134-136页
   ·对切片执行产生的一阶逻辑验证公式的判定第136-139页
   ·验证工具和实验结果第139-141页
   ·相关工作第141-142页
   ·小结第142-143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143-145页
   ·工作总结第143-144页
   ·研究展望第144-145页
致谢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6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56-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化纤员工绩效管理研究
下一篇:适用性生态技术与建筑外观一体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