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N技术的演进与组建NGN网络的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0页 |
·课题背景 | 第7-8页 |
·选题目的 | 第8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8-9页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9-10页 |
第二章 NGN 简介 | 第10-14页 |
·NGN 的起源与发展 | 第10-11页 |
·国内外NGN 技术的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NGN 的标准化 | 第13-14页 |
第三章 NGN 技术体系 | 第14-37页 |
·NGN 核心技术概论 | 第14-16页 |
·NGN 的定义 | 第14页 |
·NGN 的关键技术 | 第14-15页 |
·NGN 的特征 | 第15-16页 |
·NGN 应用协议介绍 | 第16-22页 |
·概述 | 第16-17页 |
·媒体传输协议RTP/RTCP | 第17页 |
·H.323 | 第17-18页 |
·H.248/Mecago 协议 | 第18页 |
·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 第18页 |
·SIP/SIP-T――会话起始协议 | 第18-20页 |
·IP 网上的SS7 介绍 | 第20-21页 |
·BICC――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 | 第21-22页 |
·NGN 设备介绍 | 第22-37页 |
·NGN 的核心控制设备——软交换 | 第22-28页 |
·NGN 的接入设备——媒体网关 | 第28-32页 |
·NGN 的信令设备——信令网关 | 第32页 |
·NGN 的应用层服务器和网管 | 第32-37页 |
第四章 吉林通信NGN 组网方案 | 第37-113页 |
·网络实施方案 | 第37-59页 |
·总体方案 | 第37-40页 |
·城域网接入方案 | 第40-41页 |
·业务方案 | 第41-45页 |
·编号方案 | 第45页 |
·对NAT 穿越的解决方案 | 第45-52页 |
·网络互通方案 | 第52-59页 |
·网络安全 | 第59-65页 |
·支持软交换动态双归属 | 第60页 |
·NGN 承载网网络安全 | 第60-65页 |
·用户接入手段及接入技术 | 第65-70页 |
·采用五类线接入方式(一根五类线入户) | 第65-68页 |
·采用双绞线接入方式 | 第68-70页 |
·对承载网的要求及解决方案 | 第70-102页 |
·软交换商用实验网对承载网的要求 | 第70-82页 |
·目前IP 网可行的QoS 保障技术 | 第82-96页 |
·软交换设备对QoS 的支持 | 第96-102页 |
·运营支撑系统方案 | 第102-110页 |
·网管 | 第102-108页 |
·与现有计费营帐系统、97系统的接口 | 第108-110页 |
·业务性能实测结果 | 第110-113页 |
第五章 从电信网的演进与融合看NGN 的发展 | 第113-118页 |
·网络融合的目标和过程 | 第113-115页 |
·软交换和IMS-BASED NGN | 第115-118页 |
结论 | 第118-119页 |
关键词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2页 |
摘要 | 第122-125页 |
ABSTRACT | 第125-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