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司法保护若干实务问题判解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序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商业秘密概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商业秘密的发展与保护理由 | 第9-11页 |
第二节 商业秘密的法律渊源与立法例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商业秘密概念及其要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不为公众所知悉”的司法认定 | 第14-27页 |
第一节 “不为公众所知悉”司法认定个案表现 | 第14-17页 |
一、据以研讨的案例 | 第15-16页 |
二、四则案例所折射出的法律问题及其详论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不为公众所知悉”释义梳理 | 第17-21页 |
一、“不为公众所知悉”理论释义 | 第17-19页 |
二、“不为公众所知悉”的实务观点 | 第19-21页 |
三、“不为公众所知悉”释义的多样性概略 | 第21页 |
第三节 举证责任倒置模式的评说与司法能动 | 第21-25页 |
一、“接触+相似”司法认定模式评述 | 第21-22页 |
二、“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法律属性 | 第22-23页 |
三、“不为公众所知悉”的举证责任倒置论 | 第23页 |
四、“不为公众所知悉”举证责任倒置论的不足与修正 | 第23-25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保密措施与滞后性保密法律效力的认定 | 第27-34页 |
第一节 保密措施与滞后性的实践样态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保密措施与保密性的理论梳理 | 第28-32页 |
一、保密措施的相对性 | 第29-30页 |
二、保密措施的积极性 | 第30-31页 |
三、保密措施的可受控效用性 | 第31页 |
四、保密措施的及时性 | 第31-32页 |
第三节 保密措施及滞后性法律效力的判断标准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反向工程与禁止条款的司法取舍 | 第34-42页 |
第一节 反向工程与豁免原则的预设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反向工程禁止条款”案例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反向工程禁止条款”效力的司法取舍 | 第39-4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