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隔震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0页 |
·传统结构抗震方法概述 | 第10-12页 |
第2章 隔震技术 | 第12-26页 |
·隔震技术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隔震技术的分类 | 第15页 |
·隔震原理 | 第15-16页 |
·隔震体系的组成和基本特性 | 第16-18页 |
·隔震结构的优点与适用范围 | 第18页 |
·隔震装置介绍 | 第18-26页 |
·橡胶隔震支座的构造 | 第19-20页 |
·橡胶隔震支座的性能 | 第20-23页 |
·隔震支座恢复力曲线描述 | 第23-24页 |
·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 | 第24-26页 |
第3章 隔震结构动力反应分析 | 第26-39页 |
·单质点隔震体系的动力分析 | 第26-28页 |
·单质点隔震体系的分析模型 | 第26-27页 |
·加速度反应分析 | 第27-28页 |
·位移反应分析 | 第28页 |
·多质点隔震体系的动力分析 | 第28-33页 |
·多质点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第28-29页 |
·质量矩阵、刚度矩阵、阻尼矩阵的确定 | 第29-31页 |
·多质点体系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 | 第31-33页 |
·基于ETABS的时程分析 | 第33-39页 |
·时程分析简介 | 第33-34页 |
·快速非线性分析法(FNA法) | 第34-39页 |
第4章 框剪结构基础隔震地震反应分析 | 第39-67页 |
·模型概况 | 第40-41页 |
·隔震支座参数与布置 | 第41-43页 |
·参数对比 | 第43-67页 |
·结构自震周期 | 第43-44页 |
·振型质量参与系数 | 第44-46页 |
·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 | 第46-47页 |
·层间位移角 | 第47-50页 |
·楼层剪力 | 第50-56页 |
·加速度时程曲线 | 第56-61页 |
·位移时程曲线 | 第61-6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