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方剂学论文

控制芍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10页
1.引言第10-12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研究目的第10-11页
   ·本课题拟研究与解决的问题第11页
   ·工作基础第11-12页
2.研究方法第12-14页
   ·研究思路第12页
   ·资料收集第12-13页
     ·方剂来源第12页
     ·纳入标准第12页
     ·排除标准第12-13页
   ·资料处理第13页
     ·预处理第13页
     ·规范化处理第13页
   ·资料分析第13-14页
     ·整理分析第13页
     ·资料统计第13-14页
3.研究结果第14-50页
   ·芍药运用的历史沿革第14-19页
   ·芍药功效归纳第19-24页
     ·白药第19-23页
     ·赤芍第23-24页
   ·控制芍药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第24-50页
     ·白芍第24-39页
       ·方剂分布概况第24-27页
       ·配伍环境第27-35页
         ·白芍配伍的组方药类第27-30页
         ·白芍常见的配伍结构第30-35页
     益阴和营第30-31页
     缓急止痛第31页
     养血止血第31-32页
     平抑肝阳第32-33页
     柔肝健脾第33-34页
     清热止痢第34页
     安胎止漏第34-35页
     通利小便第35页
       ·用量特点第35-36页
       ·炮制方法第36-38页
       ·剂型选择第38-39页
     ·赤芍第39-50页
       ·方剂分布概况第39-41页
       ·配伍环境第41-47页
         ·赤芍配伍的组方药类第41-44页
         ·赤芍常见的配伍结构第44-47页
     清热凉血第45页
     活血化瘀第45-46页
     消痈散结第46-47页
       ·用量特点第47页
       ·炮制方法第47-48页
       ·剂型选择第48-49页
       ·用法第49-50页
4.讨论第50-101页
   ·白芍与赤芍的区别比较第50-53页
     ·从植物品种、来源等区别第51页
     ·从其别名区别第51页
     ·从性味归经区别第51页
     ·从功效主治区别第51-52页
     ·从炮制方法区别第52-53页
     ·从用法及使用注意区别第53页
     ·从贮藏方法区别第53页
     ·从化学成分区别第53页
     ·从药理作用区别第53页
   ·影响芍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诸因素的研究第53-101页
     ·正确辨证是保证芍药功效发挥的首要因素第53-54页
     ·配伍环境对芍药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第54-92页
       ·白芍第55-81页
         ·益阴和营第55-58页
     白芍 桂枝第55-57页
     白芍 桂枝 炙甘草第57页
     白芍 麻黄第57-58页
     白芍 五味子第58页
         ·缓急止痛第58-61页
     白芍 甘草第58-60页
     白芍 枳实第60-61页
         ·养血止血第61-68页
     白芍 当归第61-63页
     白芍 黄芪第63-64页
     白芍 熟地第64页
     白芍 桃仁 红花第64-65页
     白芍 肉桂第65-66页
     白芍 细辛第66页
     白芍 大黄第66-68页
     白芍 酸枣仁第68页
         ·平抑肝阳第68-71页
     白芍 枸杞第68-69页
     白芍 龟板第69页
     白芍 牡蛎第69-71页
     白芍 生地第71页
         ·柔肝健脾第71-73页
     白芍 柴胡第71-72页
     白芍 柴胡 白术 当归第72-73页
         ·清热止痢第73-78页
     白芍 黄芩第73-75页
     白芍 木香第75-76页
     白芍 白术第76-78页
     白芍 诃子 肉豆蔻第78页
         ·安胎止漏第78-80页
     白芍 杜仲第79-80页
         ·通利小便第80-81页
     白芍 茯苓第80页
     白芍 附子第80-81页
       ·赤芍第81-92页
         ·清热凉血第81-84页
     赤芍 薄荷第81-82页
     赤芍 丹皮第82-84页
     赤芍 生地第84页
         ·活血化瘀第84-89页
     赤芍 川芎第84-85页
     赤芍 桃仁第85-86页
     赤芍 黄芪第86页
     赤芍 当归第86-87页
     赤芍 白芍第87-89页
     赤芍 香附第89页
         ·消痈散结第89-92页
     赤芍 大黄第89-90页
     赤芍 银花第90-92页
     ·其他因素对芍药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第92-101页
       ·用量特点第92-96页
         ·白芍第92-95页
         ·赤芍第95-96页
       ·炮制方法第96-98页
         ·白芍第96-97页
         ·赤芍第97-98页
       ·产地第98-99页
       ·剂型选择第99-100页
       ·用法第100-101页
5.结语第101-103页
6.问题与展望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1页
综述第111-116页
附录第116-117页
声明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软件公司薪酬体系再设计
下一篇:论农业“零赋税”时期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