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大竹县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一、绪论第8-17页
 (一) 研究缘起第8-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1. 理论意义第9页
  2. 实践意义第9-10页
 (三)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第10-11页
  2.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第11-12页
  3. 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2页
  4.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的研究第12-13页
  5.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第13-15页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1. 农村中小学教师第15页
  2. 教师专业化第15-16页
 (五)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6-17页
  1. 研究方法第16页
  2. 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一) 亚当·斯密的分工与效率理论第17页
 (二) 马斯洛成长性需要理论第17-18页
 (三) 终身学习理论第18-20页
三、四川省大竹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第20-27页
 (一) 四川省大竹县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基本情况第20-21页
 (二) 四川省大竹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第21-27页
  1. 教学观念保守,专业技能落后第21-22页
  2. 学历质量比较低,师资专业结构不合理第22-24页
  3. 科研能力比较低,对教师专业性的认识不够深刻第24-25页
  4. 职业倦怠较为严重,缺少自我发展规划第25-27页
四、四川省大竹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归因分析第27-32页
 (一) 从社会环境的层面分析第27-28页
  1. 教师的社会地位得不到重视第27页
  2. 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不健全第27-28页
  3. 培养培训制度不到位第28页
 (二)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第28-30页
  1. 管理体制不完善第28页
  2. 师资来源匮乏第28-29页
  3. 激励机制不合理第29-30页
 (三) 从教师自身的维度分析第30-32页
  1. 职业倦怠感比较强烈第30-31页
  2. 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第31页
  3. 专业发展能力不足第31-32页
五、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第32-40页
 (一) 确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培养理念第32-34页
  1. 端正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定位第32页
  2. 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标准,严格教师资格准入第32-33页
  3. 改变单一的教师培养制度第33页
  4. 构建中小学名师培养机制第33-34页
 (二) 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培训途径第34-36页
  1. 加大政府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第34页
  2. 建立切实有效的学校校本培训制度第34-36页
 (三) 创新教育评价,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第36-37页
  1.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第37页
  2. 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第37页
  3. 建立多元评价主体第37页
  4. 坚持正确合理的评价原则第37页
 (四) 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第37-40页
  1. 建立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制度第37-38页
  2. 建立对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认证制度第38页
  3. 改进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第38页
  4. 建立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制度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第42-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构建“生本创新”数学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初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柔性管理策略--以攀枝花市第九中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