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行政公开概述 | 第8-12页 |
(一) 行政公开的概念 | 第8-9页 |
1、代表性观点 | 第8-9页 |
2、行政公开的界定 | 第9页 |
(二) 行政公开的特点 | 第9-12页 |
1、主体的多样性 | 第9-10页 |
2、内容的广泛性 | 第10页 |
3、信息公开的及时性 | 第10页 |
4、信息公开的易知性 | 第10-12页 |
二、行政公开的形成原因和意义 | 第12-16页 |
(一) 行政公开的形成原因 | 第12-14页 |
1、行政职权的过于膨胀可能影响公民权利 | 第12-13页 |
2、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 第13页 |
3、公民权利意识增强,要求权利受尊重 | 第13-14页 |
(二) 行政公开的重要意义 | 第14-16页 |
1、是履行我国加入 WTO 时庄严承诺的需要 | 第14页 |
2、是反对腐败,建立廉洁政府的需要 | 第14页 |
3、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保障 | 第14-15页 |
4、是公众行使参政权、议政权、监督权的要求 | 第15-16页 |
三、行政公开的主要制度 | 第16-22页 |
(一)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第16-17页 |
(二) 表明身份制度 | 第17-18页 |
(三) 行政告知制度 | 第18页 |
(四) 听证制度 | 第18-19页 |
(五) 教示制度 | 第19-20页 |
(六) 行政决定送达制度 | 第20-22页 |
四、行政公开制度的历史发展及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34页 |
(一) 国外行政公开的历史发展 | 第22-25页 |
1、美国 | 第22-23页 |
2、法国 | 第23页 |
3、北欧国家 | 第23-24页 |
4、英国 | 第24页 |
5、亚洲国家 | 第24-25页 |
(二) 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5-27页 |
1、行政公开相关政策 | 第25-26页 |
2、行政公开相关法律 | 第26页 |
3、行政公开相关法规 | 第26-27页 |
(三) 我国行政公开制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4页 |
1、行政机关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先进的行政理念 | 第27-28页 |
2、思想上缺乏应有的认同感 | 第28页 |
3、行政公开政策性较强,缺乏制度保障 | 第28-29页 |
4、缺乏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 第29-30页 |
5、公开的主体范围不清,层次较低 | 第30页 |
6、公开的内容较为狭窄,保密泛化 | 第30-31页 |
7、公开的手段比较落后 | 第31页 |
8、缺乏法律救济制度 | 第31-32页 |
9、社会团体功能较弱,表达不力 | 第32-34页 |
五、完善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建议 | 第34-43页 |
(一) 将知情权明确载入我国宪法,确立行政公开立法的法律渊源 | 第34-35页 |
(二) 建立行政公开法律制度 | 第35-38页 |
1、制定《行政公开法》 | 第35-36页 |
2、制定《行政程序法》 | 第36-37页 |
3、制定《监督法》 | 第37页 |
4、制定《新闻法》 | 第37-38页 |
(三) 建立健全各项具体制度 | 第38页 |
(四) 完善行政公开的方式和途径,加快政府上网工程建设 | 第38-40页 |
(五) 明确法律责任,完善救济制度 | 第40页 |
1、明确救济的范围 | 第40页 |
2、明确救济的途径 | 第40页 |
(六) 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行政理念 | 第40-41页 |
(七) 扶持非政府组织,促进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发展 | 第41-42页 |
(八) 加强理论研究,抓好宣传教育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