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18页 |
·并行计算 | 第9-13页 |
·并行计算技术的发展 | 第9页 |
·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 第9-10页 |
·并行编程模型 | 第10-13页 |
·并行程序调试技术 | 第13-15页 |
·并行正确性调试 | 第14页 |
·并行性能调试 | 第14-15页 |
·并行调试的意义 | 第15-16页 |
·并行性能调试的可视化 | 第16-17页 |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并行性能调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 第18-25页 |
·性能调试中的时钟问题 | 第18-19页 |
·性能数据采集 | 第19-21页 |
·动态代码插装 | 第19-20页 |
·干扰问题及其处理 | 第20-21页 |
·性能数据可视化 | 第21-22页 |
·性能数据分析的自动化 | 第22-23页 |
·现有性能调试可视化工具的代表 | 第23-25页 |
·ParaGraph | 第23页 |
·Paradyn | 第23页 |
·AIMS | 第23-25页 |
第3章 用于并行调试的物理时钟同步 | 第25-34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逻辑时钟 | 第25页 |
·物理时钟 | 第25-26页 |
·并行调试对时钟的要求 | 第26页 |
·原理和算法 | 第26-32页 |
·模型原理 | 第27页 |
·最小传输延时矩阵 | 第27-28页 |
·基本调整操作 | 第28页 |
·多个物理时钟同步时的精度误差 | 第28-29页 |
·算法的具体步骤 | 第29-31页 |
·时钟校正算法举例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第4章 可视化性能调试环境PBuster | 第34-47页 |
·主控模块和系统运行模型 | 第35-37页 |
·主控模块 | 第35-37页 |
·对MPI 的调整和修改 | 第37页 |
·代码插装的设计与实现 | 第37-42页 |
·Dyninst | 第37-39页 |
·插入代码生成 | 第39-40页 |
·代码插入 | 第40-41页 |
·性能信息采集 | 第41-42页 |
·数据分析重组 | 第42-44页 |
·性能数据可视化主要视图设计 | 第44-47页 |
·直方图、饼图、折线图 | 第44页 |
·进程时空图和过程时空图 | 第44-46页 |
·源代码对应(click-back 和click-forward) | 第46页 |
·关键路径分析 | 第46-47页 |
第5章 本文总结及进一步的工作 | 第47-49页 |
·本文总结 | 第47-48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
声明 | 第52-53页 |
附录A MPI 修改说明 | 第53-5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