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8页 |
| ·大豆的生物学概述 | 第9-10页 |
| ·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合成的生物化学 | 第10-14页 |
| ·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性状的经典遗传学 | 第14-15页 |
| ·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性状的分子遗传学 | 第15-24页 |
| ·图位法克隆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关基因的策略 | 第24-2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 ·大豆材料 | 第28页 |
| ·分离群体的构建 | 第28-29页 |
| ·目标区间和SSR标记 | 第29页 |
| ·大豆总DNA提取 | 第29页 |
| ·SSR-PCR分析 | 第29-30页 |
| ·PCR反应体系 | 第29页 |
| ·电泳凝胶制备 | 第29-30页 |
|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0页 |
| ·扩增产物的快速银染显色 | 第30页 |
| ·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 ·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 ·QTL分析 | 第31页 |
| ·局部饱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47页 |
| ·本研究前期工作基础: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QTL初步分析 | 第32-33页 |
| ·蛋白质含量性状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及遗传 | 第33-34页 |
| ·脂肪含量性状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及遗传 | 第34-35页 |
| ·基于354个株系的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QTL定位 | 第35-40页 |
| ·蛋白质与脂肪含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40-42页 |
| ·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QTL与公共图谱的比较分析 | 第42-45页 |
| ·局部饱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分析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 附录1 基本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 附录2 SSR标记引物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