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论文正文 | 第7-41页 |
| 一、引言 | 第7-9页 |
| (一) 我国诗教的传统及现状 | 第7-8页 |
| (二) 当前诗歌教学的困境 | 第8页 |
| (三) 全息教学理论为诗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 第8-9页 |
| 二、全息教学理论 | 第9-18页 |
| (一) 全息理论概说 | 第9-11页 |
| (二) 全息教学理论 | 第11-14页 |
| (三) 全息教学理论与大语文教育 | 第14-17页 |
| (四) 诗歌的全息性 | 第17页 |
| (五) 按照全息规律进行诗歌教学的设想 | 第17-18页 |
| 三、全息诗歌教学策略的构建 | 第18-38页 |
| (一) 知人论世,注重过程体验,完成高速重演 | 第19-25页 |
| (二) 追溯创作范式,从“整体”理解“缩影”与从“缩影”理解“整体” | 第25-26页 |
| (三) 体验与追溯的主要途径:独自涵咏与合作探究 | 第26-30页 |
| (四) 指导学生尝试写诗,在创作实践中学习诗歌 | 第30-38页 |
| 四、结语 | 第38-41页 |
| (一) 关于构建全息诗歌教材的设想 | 第38-40页 |
| (二) 问题和不足 | 第40-41页 |
| 注释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