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低速性能的改善
摘要 | 第1-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直流调速技术与交流调速技术的对比 | 第9-11页 |
·现代交流传动调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1-13页 |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其缺点 | 第13-14页 |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产生、发展与特点 | 第14-18页 |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产生与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特点 | 第15-17页 |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难点与热点研究方向 | 第17-18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8-19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与系统设计 | 第21-36页 |
·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21-26页 |
·电压电流状态方程 | 第22页 |
·磁链方程,转矩方程及运动方程 | 第22-24页 |
·3/2静止坐标变换 | 第24-26页 |
·逆变器的数学模型与电压空间矢量 | 第26-30页 |
·理想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Park矢量变换 | 第28-29页 |
·电压空间矢量 | 第29-30页 |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基本结构 | 第30-35页 |
·异步电动机空间矢量等效电路 | 第30-31页 |
·设计思想 | 第31-32页 |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关键部分设计与仿真 | 第36-47页 |
·定子磁链调节器 | 第36-42页 |
·电压空间矢量与定子磁链之间的关系 | 第36-38页 |
·定子磁链调节器的设计 | 第38-41页 |
·定子磁链计算与调节模块的建模 | 第41-42页 |
·转矩调节器 | 第42-44页 |
·电压空间矢量与转矩的关系 | 第42-43页 |
·转矩调节器的设计 | 第43-44页 |
·电压空间矢量的正确选择 | 第44-45页 |
·逆变器模块的设计与建模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直接转矩控制低速性能的改善与仿真 | 第47-66页 |
·直接转矩控制低速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传统的六边形磁链轨迹控制系统 | 第48-53页 |
·磁链滞环调节 | 第49页 |
·转矩滞环调节 | 第49-50页 |
·六边形定子磁链控制 | 第50-53页 |
·近似圆形磁链轨迹控制系统 | 第53-61页 |
·磁链的自控制和调节部分 | 第54-58页 |
·转矩调节器的设计 | 第58-61页 |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61-65页 |
·仿真参数 | 第61页 |
·仿真结果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直接转矩控制中的无速度传感器技术 | 第66-74页 |
·基于物理模型的转速估算方法 | 第69-70页 |
·模型参考自适应法(MRAS)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