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模拟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 ·分布式水文模型简介 | 第7-11页 |
| ·水文模型概述 | 第7-8页 |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 第8-9页 |
| ·国内外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 ·基于DEM 提取流域水系研究概述 | 第11-13页 |
| ·DEM 在水文分析中的作用 | 第11页 |
| ·水流方向的确定 | 第11-12页 |
| ·由DEM 提取流域水系的方法 | 第12-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基于DEM 提取流域水系 | 第13-14页 |
| ·TOPMODEL 在滦河流域的应用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滦河流域基本概况 | 第15-23页 |
| ·地质地貌 | 第15-17页 |
| ·地质 | 第15-17页 |
| ·地貌 | 第17页 |
| ·水文气象 | 第17-19页 |
| ·水文 | 第18页 |
| ·气象 | 第18-19页 |
| ·土壤植被 | 第19-20页 |
| ·土壤 | 第19-20页 |
| ·植被 | 第20页 |
| ·滦河水系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滦河流域水系 | 第23-38页 |
| ·数字高程模型概述 | 第23-26页 |
| ·数字高程模型的含义 | 第23-24页 |
| ·数字高程模型的特点 | 第24页 |
| ·数字高程模型的类型及生成方法 | 第24-26页 |
| ·流域水系提取的方法 | 第26-34页 |
| ·凹陷区的识别与处理 | 第27-29页 |
| ·平坦区域的处理 | 第29页 |
| ·水流方向的确定 | 第29-31页 |
| ·水流累积值的计算 | 第31-32页 |
| ·河网的生成 | 第32-34页 |
| ·关于河道临界支撑面积的讨论 | 第34-38页 |
| ·河道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 ·河道临界支撑面积值对提取流域水系的影响 | 第36页 |
| ·河道临界支撑面积的确定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滦河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模拟 | 第38-60页 |
|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结构 | 第38页 |
| ·流域的单元划分方法 | 第38-40页 |
| ·基于单元网格的划分 | 第39页 |
| ·基于山坡的划分 | 第39-40页 |
| ·基于自然子流域的划分 | 第40页 |
| ·产流模块研究 | 第40-52页 |
| ·植物截留 | 第40-41页 |
| ·蒸散发 | 第41-48页 |
| ·下渗 | 第48-52页 |
| ·TOPMODEL 在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 第52-60页 |
| ·TOPMODEL 简介 | 第52-56页 |
| ·TOPMODEL 应用实例 | 第56-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