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引言 | 第5-8页 |
一、 开创与衍化 | 第8-17页 |
1 、 一部“破天荒”的作品 | 第8-10页 |
2 、 群体的“探险” | 第10-14页 |
3 、 成因分析 | 第14-17页 |
二、 体式探索 | 第17-24页 |
1 、 走不出的传统 | 第18-23页 |
2 、 形式追求与主体精神 | 第23-24页 |
三、 理想世界的三重境界 | 第24-33页 |
1 、 重构人类童年乐土 | 第25-28页 |
2 、 抒写美好人性神话 | 第28-30页 |
3 、 追问生命本质意义 | 第30-33页 |
四、 虚构世界的四种方式 | 第33-41页 |
1 、 意境的功能 | 第33-35页 |
2 、 诗化的记忆 | 第35-37页 |
3 、 梦中的人生 | 第37-39页 |
4 、 可贵的童心 | 第39-41页 |
五、 牧歌其表,挽歌其里 | 第41-49页 |
1 、 人生与态度 | 第42-44页 |
2 、 拂不去的忧郁 | 第44-48页 |
3 、 汪曾祺“复出”的意义 | 第48-49页 |
结语: 审美的现代性 | 第49-52页 |
注释 | 第52-61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