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跨国公司论文

跨国公司垂直约束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9页
导论: 垂直约束、垂直一体化还是市场交易?第19-32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9-21页
 二、 理论和实践意义第21-23页
 三、 文献检索第23-27页
 四、 逻辑思路、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第27-30页
 五、 创新和不足第30-32页
第一章 垂直约束和垂直关系:概念和关系第32-55页
 第一节 垂直关系的一般解释第32-47页
  一、 垂直一体化第33-42页
  二、 市场交易第42-44页
  三、 垂直约束第44-47页
 第二节 垂直约束与垂直一体化和市场交易的关系第47-55页
  一、 决定垂直关系形式的特征性因素第47-50页
  二、 技术与其他因素的组合第50-51页
  三、 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及其他因素的组合第51-52页
  四、 交易成本和交易持续性及其他因素的组合第52-53页
  五、 环境状态、信息状态和风险态度及其与其他因素的组合第53-54页
  六、 小结第54-55页
第二章 有关垂直关系和跨国公司垂直约束的文献综述第55-104页
 第一节 有关垂直约束的文献综述第55-85页
  一、 关于垂直约束原因和动机的相关文献第56-63页
  二、 关于垂直约束有效性的相关文献第63-69页
  三、 关于垂直关系三种形式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第69-79页
  四、 关于垂直约束的竞争效应的相关文献第79-85页
 第二节 跨国公司垂直约束的相关文献第85-104页
  一、 关于东道国进入模式中的非股权安排和垂直关系的文献第85-93页
  二、 关于跨国公司情形下具体垂直约束类型及其运用的文献第93-104页
第三章 垂直约束:原因、形式和基本分析第104-133页
 第一节 实施垂直约束的原因第104-115页
  一、 双重加成第105-107页
  二、 下游厂商竞争效应第107-108页
  三、 上游厂商竞争效应第108-109页
  四、 搭便车效应第109-110页
  五、 分销的规模经济效应第110-112页
  六、 产品和服务的信誉效应第112-114页
  七、 小结第114-115页
 第二节 垂直约束的基本形式和运用第115-133页
  一、 垂直约束基本形式概述第116-122页
  二、 解决双重加成问题的垂直约束分析第122-124页
  三、 内部化上下游厂商竞争破坏性效应的垂直约束分析第124-125页
  四、 消除搭便车效应的垂直约束分析第125-128页
  五、 强化分销规模经济效应的垂直约束分析第128-130页
  六、 提高上下游整体信誉的垂直约束分析第130-133页
第四章 跨国公司的垂直约束:特性、利益和障碍第133-241页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垂直关系概述第134-155页
  一、 跨国公司的垂直一体化第134-140页
  二、 跨国公司垂直关系中的市场交易第140-147页
  三、 跨国公司的垂直约束第147-155页
 第二节 跨国公司垂直约束的基本特性第155-190页
  一、 跨国公司垂直约束形式方面的特性第155-162页
  二、 文化距离与垂直约束第162-170页
  三、 地域、国家和垂直约束第170-183页
  四、 内在制度、外在制度和垂直约束第183-190页
 第三节 跨国公司垂直约束可能获取之利益第190-216页
  一、 降低跨国管理成本第190-195页
  二、 在政治风险较大的国家避免“锁定”第195-198页
  三、 绕过东道国某些行业的行业准入、所有权和经营限制第198-201页
  四、 减少东道国政府干预第201-204页
  五、 避开东道国反托拉斯法审查第204-210页
  六、 避免或减弱技术转让和转移的限制第210-212页
  七、 避免资产专用性的“锁定”第212-216页
 第四节 跨国公司实施垂直约束面临的障碍第216-241页
  一、 东道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及其与跨国公司的差异度第216-219页
  二、 东道国可能存在跨国公司无法绕过的制度障碍第219-222页
  三、 反托拉斯法或竞争法对垂直约束的限制第222-228页
  四、 东道国政府政策鼓励垂直一体化方式第228-236页
  五、 跨国公司垂直约束上下游厂商间的协调成本和交易成本第236-241页
第五章 基于跨国公司特性的垂直约束模型第241-292页
 第一节 引言第241-243页
 第二节 模型的基本假定及相关说明第243-246页
  一、 消费者假定第243-244页
  二、 厂商假定第244-246页
 第三节 跨国公司垂直关系选择模型(TNC—VRC模型)第246-260页
  一、 下游产业厂商均衡第246-249页
  二、 MT模式第249-251页
  三、 IVI模式第251-252页
  四、 EVI模式第252-253页
  五、 IVR模式第253-255页
  六、 EVR模式第255-257页
  七、 跨国公司垂直关系选择第257-260页
 第四节 跨国公司垂直约束模型(TNC—VR模型)第260-286页
  一、 模型的扩展说明第260-262页
  二、 MT模式下下游产品市场均衡第262-264页
  三、 不同条件下各种垂直约束形式的有效性分析第264-286页
 第五节 模型结论及扩展说明第286-292页
  一、 模型的主要结论第286-288页
  二、 模型的扩展说明第288-292页
第六章 跨国公司垂直约束理论分析的管理和政策意蕴第292-306页
 第一节 跨国公司垂直约束的管理意蕴第293-298页
 第二节 跨国公司垂直约束的政策意蕴第298-306页
参考文献第306-339页
后记第339-340页

论文共3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
下一篇:有机药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