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钳工工艺与装配工艺论文--机器装配、机器安装法论文

基于遗传算法的装配顺序规划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6页
 1-1 装配顺序评价与优化的研究意义第7-8页
  1-1-1 装配顺序评价与优化的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装配顺序与优化的研究意义第8页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述第8-15页
  1-2-1 装配建模第9-10页
  1-2-2 装配顺序规划第10-12页
  1-2-3 装配顺序的评价与优化第12-13页
  1-2-4 虚拟装配第13-15页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产品装配分析系统第16-28页
 2-1 装配模型的建立及分类第16-22页
  2-1-1 基于关系的装配模型第16-19页
  2-1-2 层次化装配模型第19-20页
  2-1-3 基于特征的装配模型第20-22页
 2-2 产品装配特征的分类及其信息描述第22-25页
  2-2-1 装配特征的定义及分类第22-25页
 2-3 系统的总体结构第25-26页
 2-4 系统各模块的功能介绍第26-28页
  2-4-1 装配建模模块第26页
  2-4-2 可行装配顺序生成模块第26页
  2-4-3 装配顺序评价与优化模块第26页
  2-4-4 装配顺序拟实仿真模块第26-28页
第三章 集对分析及模糊评价决策第28-37页
 3-1 集对分析的基本概念第29-30页
  3-1-1 两个集合的同联系第29页
  3-1-2 两个集合的反联系第29页
  3-1-3 两个集合的差异性联系第29页
  3-1-4 两个集合的同异反联系状态第29-30页
 3-2 联系度μ第30-33页
  3-2-1 同异反联系度第30-31页
  3-2-2 联系度的确定方法第31-32页
  3-2-3 联系度μ的系统性第32页
  3-2-4 联系度μ的功能第32页
  3-2-5 联系数及其意义第32-33页
 3-3 集对势第33-35页
  3-3-1 集对势定义第33页
  3-3-2 集对的同势第33页
  3-3-3 集对的反势第33页
  3-3-4 集对的均势第33-35页
 3-4 基于集对分析及联系度系统集对势排序的评价方法第35页
 3-5 模糊单因素评价方法第35-37页
第四章 遗传算法在装配顺序规划中的应用第37-48页
 4-1 遗传算法及其构成要素第37-41页
  4-1-1 染色体编码方法第38页
  4-1-2 个体适应度评价第38页
  4-1-3 选择算子(Selection)第38页
  4-1-4 交叉算子(Crossover)第38-39页
  4-1-5 变异算子(Mutation)第39-40页
  4-1-6 遗传算法的运行参数第40-41页
 4-2 基于遗传算法的装配顺序规划第41-48页
  4-2-1 遗传算法流程图第41页
  4-2-2 遗传算子的选用及运行参数的确定第41-42页
  4-2-3 适应度函数的确定第42-46页
   4-2-3-1 评价矩阵的确定第43页
   4-2-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3-46页
   4-2-3-3 综合评价系统第46页
   4-2-3-4 建立适应度函数第46页
  4-2-4 编写装配序列评价的遗传算法程序第46-48页
   4-2-4-1 遗传算法的主要步骤第46-47页
   4-2-4-2 程序编制第47-48页
第五章 装配顺序规划算例第48-57页
 5-1 装配顺序评价的实例第48-57页
  5-1-1 齿轮泵第48-53页
   5-1-1-1 装配层次与特征分析第49页
   5-1-1-2 利用遗传算法实现装配顺序的优化第49-53页
  5-1-2 滚杠支架第53-54页
   5-1-2-1 装配层次与特征分析第53-54页
  5-1-3 由8个零件组成的箱体第54-57页
   5-1-3-1 装配层次与特征分析第55-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
下一篇:新产品开发中知识管理与绩效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