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腐殖质与茶树根区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关系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研究背景第9-17页
     ·茶叶铅污染现状研究第9-11页
     ·茶园土壤铅污染的研究进展第11-14页
     ·腐殖质研究概述第14-15页
     ·腐殖质对铅有效性的作用机制第15-17页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17-19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论文撰写的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不同品种茶树根区土壤腐殖质与铅生物有效性的关系第19-39页
   ·引言第19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土壤采集与制备第19-20页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第20页
     ·总有机碳及腐殖质含量的测定第20-21页
     ·茶树根区土壤铅形态含量第21页
     ·茶树组织铅含量第21-22页
     ·统计分析第22-23页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3-37页
     ·不同品种茶树根区土壤水溶性物质的含量差异第23-24页
     ·不同品种茶树根区土壤胡敏酸的含量差异第24-25页
     ·不同品种茶树根区土壤富里酸的含量差异第25-26页
     ·不同品种茶树根区土壤胡敏素的含量差异第26-27页
     ·不同品种茶树根区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与组分的差异第27-30页
     ·茶树根区土壤腐殖质与铅化学形态的相关关系第30-34页
     ·茶树根区土壤腐殖质与茶树组织铅的相关关系第34-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不同品种茶树根区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差异第38页
     ·不同品种茶树根区土壤腐殖质与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的相关性第38页
     ·不同品种茶树根区土壤腐殖质与茶树不同组织铅含量的相关性第38-39页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第39-41页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39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39-40页
   ·研究展望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8页
作者简历第48页
攻读硕士期间奖励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的生物吸附与生物降解及其修复作用
下一篇:铜和铬对小球藻的致毒机理及解毒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