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6页 |
临床研究 | 第16-28页 |
一、 病例选择 | 第16-17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16页 |
(二) 试验病例标准 | 第16-17页 |
二、 药物制备工艺 | 第17页 |
三、 观察方法 | 第17-18页 |
四、 观察指标 | 第18-19页 |
五、 临床疗效评定 | 第19-20页 |
六、 统计学分析 | 第20-21页 |
七、 临床资料 | 第21-22页 |
(一) 性别分布 | 第21页 |
(二) 年龄分布 | 第21页 |
(三) 病程分布 | 第21页 |
(四) 早搏类型分布 | 第21-22页 |
(五) 病因分布 | 第22页 |
(六) 早搏轻重分析 | 第22页 |
(七) 舌象、脉象分析 | 第22页 |
八、 治疗结果分析 | 第22-28页 |
实验一 与青山健心片功能主治有关的整体动物实验研究 | 第28-31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一)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二) 实验用药 | 第28页 |
(三)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二、 实验方法及结果 | 第28-31页 |
(一) 青山健心片对乌头碱所致大鼠实验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 第28-29页 |
(二) 青山健心片对氯化钡所致大鼠实验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 第29-30页 |
(三) 青山健心片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 第30-31页 |
实验二 青山健心片对豚鼠心肌细胞电生理影响的研究 | 第31-63页 |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一) 实验准备、标本和溶液 | 第31-32页 |
(二) 建立低氧条件 | 第32页 |
(三) 药物 | 第32页 |
(四) 实验方法及记录条件 | 第32页 |
(五) 观察指标 | 第32页 |
(六)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2-33页 |
(七) 实验分组与统计 | 第33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33-63页 |
讨论 | 第63-75页 |
一、 中医对过早搏动的认识和治疗 | 第63页 |
(一) 心主神明的涵义 | 第63页 |
(二) 心悸的发生 | 第63页 |
二、 痰、火是过早搏动的关键病理环节 | 第63-70页 |
(一) 痰火病机的提出 | 第63-64页 |
(二) 痰的中医概念及致病特点 | 第64-65页 |
(三) 心痰 | 第65页 |
(四) 心痰之生 | 第65-67页 |
(五) 心火 | 第67页 |
(六) 痰火相兼,日久生毒 | 第67-70页 |
三、 青山健心片的组方思路、方意及现代药理意义 | 第70-71页 |
四、 青山健心片治疗过早搏动的临床评价 | 第71-72页 |
(一) 局部与整体调节,症状改善显著 | 第71页 |
(二) 抗过早搏动疗效肯定 | 第71-72页 |
五、 青山健心片对实验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作用 | 第72页 |
六、 青山健心片抗过早搏动作用的心肌电生理机制 | 第72-74页 |
(一)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基础 | 第72-73页 |
(二) 青山健心片对豚鼠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 | 第73-74页 |
七、 对青山健心片毒副作用的评价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综述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