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论文结构 | 第10-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mode 和 medium | 第13页 |
·multimodility 和 multimodal discourse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韩礼德的语言元功能 | 第17页 |
·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 | 第17-18页 |
·再现意义 | 第17页 |
·互动意义 | 第17-18页 |
·构图意义 | 第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第四章 实验研究 | 第19-25页 |
·实验假设 | 第19页 |
·实验对象 | 第19页 |
·实验工具和方法 | 第19页 |
·试验过程 | 第19-23页 |
·实验量 | 第19-20页 |
·实验设计与实施 | 第20-23页 |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23-25页 |
第五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25-29页 |
·前测试验班和控制班写作成绩比较 | 第25页 |
·后测试验班和控制班写作成绩比较 | 第25-26页 |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6-2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29-31页 |
·研究的结果 | 第29页 |
·英语写作课中多模态资源使用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 第29-30页 |
·课堂上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 第29页 |
·教师对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 | 第29-30页 |
·多模态在写作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 第30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 | 第33-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