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 第14-19页 |
·国外研究进展和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进展和现状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盘式制动器制动抖动的过程分析 | 第20-28页 |
·盘式制动器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第20页 |
·制动性能参数分析 | 第20-22页 |
·汽车制动性能与稳定性 | 第20-21页 |
·汽车制动时的受力 | 第21-22页 |
·车轮滑移率 | 第22页 |
·制动力分配系数 | 第22页 |
·制动抖动研究 | 第22-27页 |
·制动抖动的产生根源 | 第23-26页 |
·制动抖动产生机理的分析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制动盘厚度变化(DTV)的研究 | 第28-49页 |
·制动盘温度场计算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热流密度的计算 | 第28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8-29页 |
·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29页 |
·热源法求解制动盘的温度场 | 第29-33页 |
·热源法简介 | 第29-31页 |
·制动盘温度场的计算分析 | 第31-33页 |
·制动盘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 | 第33-34页 |
·制动盘热应力的有限元计算 | 第34-35页 |
·制动盘的热变形计算 | 第35-38页 |
·制动盘热变形的理论分析 | 第35-36页 |
·制动盘的结构参数对制动盘热变形的影响分析 | 第36-38页 |
·制动盘在热机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 第38-42页 |
·常规制动情况下热机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 第39-40页 |
·紧急制动情况下热机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 第40-42页 |
·制动盘的振动模态分析 | 第42-44页 |
·DTV 的产生机理分析 | 第44-48页 |
·制动盘的受力分析 | 第44页 |
·制动盘表面接触面积分析 | 第44-45页 |
·制动摩擦磨损机理的研究 | 第45-46页 |
·DTV 的计算方案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制动抖动传递路径的分析与建模 | 第49-74页 |
·制动抖动传递路径分析 | 第49-51页 |
·转向系统 | 第49-50页 |
·悬架系统 | 第50-51页 |
·车轮与轮胎系统 | 第51页 |
·整个系统的运动分析 | 第51-52页 |
·制动抖动传递路径的建模 | 第52-62页 |
·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第53-54页 |
·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第54页 |
·车身的动力学模型 | 第54-55页 |
·悬架下摆臂的动力学模型 | 第55页 |
·转向车轮的动力学模型 | 第55-56页 |
·整个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6-62页 |
·整车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62-64页 |
·建立ADAMS 车辆模型 | 第62-63页 |
·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63-64页 |
·系统的传递特性分析 | 第64-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74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