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9-14页
 一、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9-11页
  (一) 研究背景第9页
  (二) 理论意义第9-10页
  (三) 实践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1-12页
  (一) 国内有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1-12页
  (二) 国外有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2页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2-14页
  (一) 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二) 创新点第13-14页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概述第14-24页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科学内涵第14-17页
  (一) 谈心及谈心艺术第14-16页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涵义第16-17页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历史渊源与现实诉求第17-19页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第17-18页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式的创新发展第18-19页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理论依据第19-24页
  (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哲学基础第19-20页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核心理论来源第20-21页
  (三) 现代心理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有力支撑第21-22页
  (四) 艺术学、美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知识借鉴第22-24页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现实审视第24-32页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谈心方式的现状调查第24-29页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谈心方法的认识第24-25页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谈心方式的状况第25-26页
  (三) 教育对象在谈心沟通中对教育工作者的一些感受第26-27页
  (四) 学生对影响谈心效果的因素的认识第27-28页
  (五) 学生在谈心过程中对老师的希望第28页
  (六) 学生对老师能否掌握谈心艺术的态度第28-29页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方式的现状分析第29-32页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谈心方式的成功经验第29页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谈心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9-32页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主要类型及功能第32-40页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主要类型第32-37页
  (一) 直入主题型谈心艺术第32页
  (二) 旁敲侧击型谈心艺术第32-33页
  (三) 真情感化型谈心艺术第33-35页
  (四) 典型示范型谈心艺术第35-36页
  (五) 心理疏导型谈心艺术第36-37页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功能第37-40页
  (一)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切感第37页
  (二)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第37-38页
  (三)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第38页
  (四)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愉悦性第38-39页
  (五) 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成特有的谈心风格与特色第39-40页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谈心艺术的原则及步骤第40-49页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谈心艺术的原则第40-42页
  (一) 经验性与理论性相统一第40页
  (二) 效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第40-41页
  (三) 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第41页
  (四)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第41-42页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谈心艺术的步骤第42-49页
  (一) 准备阶段——认真细致、知已知彼第42-44页
  (二) 导入阶段——循循善诱、亲切感人第44-45页
  (三) 转接阶段——敞开心扉、以诚相待第45-46页
  (四) 切题阶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第46-47页
  (五) 结束阶段——打开心结、心灵相融第47-49页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实现途径的思考第49-54页
 一、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第49-52页
  (一) 以渊博的知识及正确的思想显现“真”第49-51页
  (二) 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现“善”第51页
  (三) 以深厚的艺术修养展现“美”第51-52页
 二、 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创新精神第52-53页
 三、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的社会推广与交流第53-54页
  (一) 营造谈心艺术的社会氛围第53页
  (二) 加强谈心艺术理论研究与交流工作第53-54页
结束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谈心现状调查问卷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