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12-15页 |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 第12-14页 |
二、当前备课组教研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一、改善现有的备课状况 | 第15-16页 |
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 第16页 |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16-17页 |
四、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 | 第17页 |
五、减轻教师繁重的工作负担 | 第17页 |
第三节 相关术语界定 | 第17-19页 |
一、备课组 | 第17-18页 |
二、教研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文献法 | 第19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三、观察法 | 第19页 |
四、案例研究法 | 第19-20页 |
第五节 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 | 第21-31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一、成人学习理论与经验培训圈理论 | 第21页 |
二、群体动力理论 | 第21-22页 |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 | 第23-31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31页 |
第三章 高中英语备课组教研的实施 | 第31-109页 |
第一节 高中英语备课组教研的原则和策略 | 第31-35页 |
一、高中英语备课组教研的原则 | 第31-33页 |
(一) 人本的原则 | 第31页 |
(二) 实践的原则 | 第31页 |
(三) 全员参与原则 | 第31-32页 |
(四) 公平的原则 | 第32页 |
(五) 和谐的原则 | 第32页 |
(六) 追求实效原则 | 第32页 |
(七) 开放的原则 | 第32页 |
(八) 发展的原则 | 第32-33页 |
二、高中英语备课组教研的策略 | 第33-35页 |
(一) 树立共同愿景,强化自觉意识 | 第33页 |
(二) 提高自我认识,追求人格完善 | 第33页 |
(三) 提高合作意识,树立“双赢”思维 | 第33-34页 |
(四) 加强人际沟通,融洽合作氛围 | 第34页 |
(五) 明确成员责任,形成最大合力 | 第34页 |
(六) 克服盲从心态,尊重个性特色 | 第34-35页 |
(七) 倡导实践理念,提高教研实效 | 第35页 |
(八) 拓展思维广度,鼓励教研创新 | 第35页 |
第二节 高中英语备课组教研的类型 | 第35-47页 |
一、组织类型 | 第35-41页 |
(一) 全组参与 | 第35-36页 |
(二) 专家引领 | 第36-38页 |
案例1:一次专家引领活动记录 | 第37-38页 |
(三) 结对子 | 第38页 |
(四) 跨学科组合 | 第38-40页 |
案例2:英语教学中的尴尬 | 第39-40页 |
案例3:地理老师参与英语组集体备课 | 第40页 |
(五) 本校教师和外校教师组合 | 第40-41页 |
(六) 师生参与 | 第41页 |
(七) 多元综合组合 | 第41页 |
二、活动类型 | 第41-47页 |
(一) 学习型 | 第41-42页 |
(二) 指导型 | 第42页 |
(三) 任务型 | 第42页 |
(四) 研讨型 | 第42-43页 |
(五) 开放型 | 第43-47页 |
案例4:记一次阅读教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 第43-47页 |
第三节 高中英语备课组教研的活动方式 | 第47-85页 |
一、集体备课 | 第47-64页 |
(一) 完善制度明确集体备课任务 | 第47-49页 |
(二) 操作程序保障集体备课的实施 | 第49-50页 |
(三) 超越模式创出集体备课特色 | 第50页 |
(四) 共享资源开展网络信息化教研 | 第50-64页 |
案例5:一位教师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纪实 | 第51-64页 |
二、说课 | 第64-70页 |
(一) 说课的意义和作用 | 第64-65页 |
(二) 怎样说课 | 第65-70页 |
案例6:高中英语新教材模块二 Unit1 Cultural Relics说课稿 | 第67-70页 |
三、集体听课 | 第70-73页 |
(一) 听课的类别 | 第70-71页 |
(二) 听课的方法 | 第71-73页 |
四、评课活动 | 第73-78页 |
(一) 明确新课程对评好课的要求 | 第74页 |
(二) 把握评课的内容和技巧 | 第74-75页 |
(三) 讲究多元的评课方式 | 第75-78页 |
案例7:一个教师的课后反思 | 第76-77页 |
案例8:一份课堂评价问卷 | 第77-78页 |
五、新老(师徒)帮教 | 第78-83页 |
案例9: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经历自述 | 第78-81页 |
案例10:丽水中学新老教师结对挂钩制度 | 第81-83页 |
六、报告讲座 | 第83-84页 |
七、沙龙会谈 | 第84-85页 |
(一) 创设学术氛围 | 第84页 |
(二) 加强活动管理 | 第84页 |
(三) 注重专家引领 | 第84-85页 |
八、读书会 | 第85页 |
第四节 高中英语备课组教研的内容 | 第85-109页 |
一、研究自己 | 第85-88页 |
(一) 明确新课程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 第85-86页 |
(二) 促成英语教师作好专业准备 | 第86-88页 |
二、研究文本 | 第88-100页 |
(一) 研究课标 | 第88-89页 |
(二) 研究教材 | 第89-92页 |
案例11:新教材的使用建议 | 第91-92页 |
(三) 研究课程资源开发 | 第92-100页 |
案例12:常用网络英语资源网站导航 | 第93-100页 |
三、研究学生 | 第100-101页 |
(一) 尊重学生个性品质 | 第100页 |
(二) 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 第100页 |
(三) 把握学生认知矛盾 | 第100-101页 |
(四) 善待学生课程资源 | 第101页 |
四、研究教法和学法 | 第101-103页 |
(一) 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 | 第101-102页 |
(二) 组合教学方法灵活安排教学 | 第102页 |
(三) 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 | 第102页 |
(四) 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 第102-103页 |
(五) 关注生成 | 第103页 |
五、研究活动 | 第103-109页 |
(一) 课堂教学活动 | 第104页 |
(二) 课外教学活动 | 第104-108页 |
案例13: 丽水中学开展英语周的计划书 | 第105-108页 |
(三) 选修课活动课程 | 第108-109页 |
第四章 高中英语备课组教研的反思和建议 | 第109-113页 |
第一节 合作文化氛围是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的前提 | 第109-110页 |
第二节 学校的支持是备课组教研的有力条件 | 第110页 |
第三节 完善的教研机制是备课组教研的保障 | 第110-111页 |
第四节 集体教研毋忘教师个性特色 | 第111-112页 |
第五节 发挥备课组长的桥梁式沟通及核心式引航作用 | 第112-113页 |
结语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