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8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挖泥船泥浆管道输送系统效率优化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基于系统设备的效率优化研究 | 第18-20页 |
·基于系统匹配的效率优化研究 | 第20-21页 |
·基于泥浆管道输送机理的效率优化研究 | 第21-24页 |
·基于系统工况点的效率优化研究 | 第24-26页 |
·挖泥船泥浆管道输送系统自动化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泥浆管道输送系统的建模 | 第29-45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土壤切削与吸口泥浆浓度的数学模型 | 第30-32页 |
·绞刀切削的泥沙体积量 | 第30-31页 |
·进入水流的泥沙体积量 | 第31页 |
·进入吸口的泥沙体积量 | 第31-32页 |
·吸口泥浆浓度的数学模型 | 第32页 |
·柴油机驱动下的泥泵特性和数学模型 | 第32-36页 |
·柴油机的工作特性 | 第32-33页 |
·泥泵的数学模型 | 第33-35页 |
·柴油机驱动下的泥泵工作特性 | 第35-36页 |
·泥泵的相似定律 | 第36页 |
·泥浆输送管道的数学模型 | 第36-43页 |
·泥浆管道输送阻力损失分析 | 第37-42页 |
·吸泥管道数学模型 | 第42页 |
·排泥管道数学模型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泥浆管道输送系统效率优化评价方法 | 第45-67页 |
·引言 | 第45页 |
·泥浆管道输送系统效率优化目标与途径 | 第45-55页 |
·泥浆管道输送系统效率优化目标 | 第46页 |
·泥浆管道输送系统效率优化途径 | 第46-54页 |
·泥浆管道输送系统效率优化约束条件 | 第54-55页 |
·泥浆管道输送系统效率优化评价指标 | 第55-58页 |
·管道堵塞风险指标 | 第58-66页 |
·疏浚泥浆密度波的成因及其形变机理 | 第58-61页 |
·基于密度波的管道堵塞风险指标 | 第61-63页 |
·管道堵塞风险指标有效性验证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泥浆管道输送系统工况点在线动态优化与控制研究 | 第67-97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工况点在线动态优化目标与优化策略 | 第68-70页 |
·挖泥船输泥管道泥浆浓度在线测量 | 第70-75页 |
·基于弯管流量计的泥浆浓度测量原理 | 第70-72页 |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泥浆浓度软测量模型 | 第72-73页 |
·泥浆浓度在线测量仿真试验 | 第73-75页 |
·泥浆浓度控制研究 | 第75-83页 |
·泥浆浓度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76-77页 |
·泥浆浓度控制方案设计 | 第77-80页 |
·泥浆浓度控制试验研究 | 第80-83页 |
·泥浆流速控制研究 | 第83-89页 |
·泥浆管道输送系统的构成与特点 | 第83-84页 |
·泥浆流速控制器设计与控制算法 | 第84-86页 |
·泥浆流速模型的离线辨识 | 第86-87页 |
·泥浆流速控制试验研究 | 第87-89页 |
·工况点在线动态优化方法 | 第89-93页 |
·工况点在线动态优化试验研究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五章 泥浆管道输送系统多泵协调控制研究 | 第97-121页 |
·引言 | 第97页 |
·泥浆远距离多泵输送系统 | 第97-102页 |
·多泵输送系统的安装方式与特性 | 第97-100页 |
·接力泵安装数量与安装位置确定方法 | 第100-102页 |
·多泵协调控制目的 | 第102-103页 |
·多泵协调控制优化目标与控制结构 | 第103-106页 |
·接力泵扬程控制研究 | 第106-113页 |
·接力泵站的构成与特点 | 第106-108页 |
·接力泵扬程控制方案设计 | 第108-111页 |
·接力泵扬程控制试验研究 | 第111-113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泵协调控制策略 | 第113-118页 |
·多泵协调控制试验研究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5页 |
·论文总结 | 第121-123页 |
·工作总结 | 第121-123页 |
·论文的创新工作 | 第123页 |
·工作展望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