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民事立案审查方式的种类和功能 | 第10-13页 |
·民事立案审查方式的种类 | 第10-11页 |
·形式审查模式和混合审查模式 | 第10页 |
·书记官审查模式和专业法官审查模式 | 第10-11页 |
·民事立案审查方式的功能 | 第11-13页 |
·形式审查模式的功能 | 第11-12页 |
·混合审查模式的功能 | 第12-13页 |
第2章 我国民事立案审查方式的运行现状与理论评析 | 第13-28页 |
·我国民事立案审查方式的运行现状 | 第13-14页 |
·我国民事立案审查方式的理论误区与实践弊端 | 第14-20页 |
·理论误区 | 第14-18页 |
·实践弊端 | 第18-20页 |
·我国现有民事立案审查方式改革评析 | 第20-28页 |
·立案登记制改革方案评析 | 第20-25页 |
·立案审查制改良方案评析 | 第25-28页 |
第3章 我国民事立案审查方式改革的设想 | 第28-39页 |
·民事立案审查方式改革的指导理念 | 第28-29页 |
·以实现民事诉讼目的为宗旨 | 第28页 |
·以诉讼原理与司法实践相结合为原则 | 第28-29页 |
·以域外考察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为方法 | 第29页 |
·民事立案审查方式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 第29-34页 |
·原告的诉权、被告的防御性权利和审判权的科学定位与博弈 | 第29-31页 |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与司法解决纠纷有限性间的关系 | 第31-32页 |
·司法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诉权之间关系的平衡 | 第32-33页 |
·独立的诉讼阶段和整个诉讼程序的协调与配合 | 第33-34页 |
·我国民事立案审查方式的具体改革设想 | 第34-39页 |
·民事立案审查方式的改革思路 | 第34-35页 |
·民事立案审查方式的改革措施 | 第35-36页 |
·配套制度的建构和完善 | 第36-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