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两种不同价值取向下的侦查监督 | 第10-18页 |
·刑事诉讼中两种主流价值观探析 | 第10-13页 |
·犯罪控制观 | 第10-11页 |
·人权保障观 | 第11-12页 |
·两种诉讼价值观的背景探寻 | 第12-13页 |
·犯罪控制观下的侦查监督 | 第13-15页 |
·犯罪控制观下侦查监督的概况 | 第13-14页 |
·犯罪控制观下侦查监督的特点分析 | 第14-15页 |
·人权保障观下的侦查监督 | 第15-16页 |
·人权保障观下侦查监督的概况 | 第15-16页 |
·人权保障观下侦查监督的特点分析 | 第16页 |
·两种不同价值观下的侦查监督的比较分析 | 第16-18页 |
第2章 我国侦查监督的现状及其价值取向 | 第18-29页 |
·我国侦查监督的现状 | 第18-22页 |
·侦查监督立法现状的考察 | 第18-20页 |
·侦查监督的内容 | 第18-19页 |
·侦查监督的对象 | 第19页 |
·侦查监督的方式 | 第19-20页 |
·侦查监督的程序 | 第20页 |
·侦查监督在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2页 |
·检察机关角色模糊 | 第21页 |
·监督时间的滞后性 | 第21页 |
·监督手段疲软乏力 | 第21-22页 |
·自侦案件疏于监督 | 第22页 |
·惩戒措施不完备 | 第22页 |
·现行侦查监督的价值取向——犯罪控制观 | 第22-29页 |
·以犯罪控制为侦查监督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 | 第22-26页 |
·侦查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 | 第22-23页 |
·缺乏中立的司法机关介入 | 第23-24页 |
·当事人权利单薄,不足以对侦查权形成有效制约 | 第24-26页 |
·以犯罪控制为侦查监督价值取向的原因分析 | 第26-27页 |
·我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决定了侦查监督的价值取向 | 第26页 |
·落后的诉讼观念和习惯影响了侦查监督的价值取向 | 第26-27页 |
·犯罪控制价值观下的我国与大陆法系国家侦查监督之比较 | 第27-29页 |
·侦查监督的主体不同 | 第27页 |
·侦查监督的客体不同 | 第27-28页 |
·侦查监督的方式不同 | 第28页 |
·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不同 | 第28-29页 |
第3章 我国侦查监督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 | 第29-41页 |
·向人权保障价值观的倾斜与平衡 | 第29-33页 |
·为何要倾斜 | 第29-31页 |
·倾斜于人权保障价值观的合理性考量 | 第29-30页 |
·倾斜于人权保障价值观的现实条件考量 | 第30页 |
·倾斜于人权保障价值观的进步性与前瞻性考量 | 第30-31页 |
·倾斜中的平衡 | 第31-33页 |
·实现途径与方式 | 第33-41页 |
·建立以法院为裁判机构的司法审查制度 | 第33-35页 |
·建立法院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建立法院司法审查机制的几点设想 | 第34-35页 |
·确立检察引导侦查的监督机制 | 第35-38页 |
·检察引导侦查的含义 | 第35页 |
·检察引导侦查的合理性分析 | 第35-36页 |
·检察引导侦查的主体、范围和途径 | 第36-38页 |
·以“权利”制约“权力” | 第38-39页 |
·犯罪嫌疑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 | 第38页 |
·律师对侦查活动的监督 | 第38-39页 |
·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39-41页 |
·在立法上提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效力层级 | 第40页 |
·要扩大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 | 第40页 |
·毒树之果的排除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