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4-17页 |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的思路与技术线路 | 第17-18页 |
·研究的章节安排 | 第18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绩效的内涵及试点现状 | 第20-27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涵与特征 | 第20-23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涵 | 第20-21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绩效 | 第23-24页 |
·绩效的内涵 | 第23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绩效的界定 | 第23-24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主要现状 | 第24-27页 |
·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缘起 | 第24-25页 |
·卫生部、财政部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总体要求 | 第25-27页 |
第3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绩效分析的基本框架 | 第27-34页 |
·国内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绩效分析框架及其评述 | 第27-28页 |
·国内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绩效分析框架 | 第27-28页 |
·国内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绩效分析框架评述 | 第28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绩效分析框架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28-29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29页 |
·实用性原则 | 第29页 |
·导向性原则 | 第29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绩效分析框架构建 | 第29-34页 |
·效率性框架 | 第30-31页 |
·可及性框架 | 第31页 |
·公平性框架 | 第31-33页 |
·适应性(可持续性)框架 | 第33-34页 |
第4章 长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34-46页 |
·长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 | 第34-38页 |
·基金筹集情况 | 第35-36页 |
·补偿兑付情况 | 第36页 |
·运行特色 | 第36-38页 |
·长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绩效分析 | 第38-44页 |
·试点工作的效率性分析 | 第38-40页 |
·试点工作的可及性分析 | 第40-42页 |
·试点工作的公平性分析 | 第42-43页 |
·试点工作的适应性分析 | 第43-44页 |
·长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4-46页 |
·受益程度和广度与参合农民期望仍有差距 | 第44-45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审工作难度大 | 第45页 |
·基层经办机构相对脆弱、管理难到位 | 第45页 |
·乡镇卫生院建设滞后 | 第45-46页 |
第5章 提升长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绩效的政策建议 | 第46-52页 |
·逐步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誉 | 第46-47页 |
·加强宣传,增强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 | 第46-47页 |
·完善医院的细节服务质量,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誉 | 第47页 |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的监督管理 | 第47-49页 |
·严格基金运行和管理 | 第47-48页 |
·加强费用审核和监管 | 第48-49页 |
·强化基本用药目录和限制补偿项目的落实 | 第49页 |
·努力推动合作医疗的法制化管理 | 第49-50页 |
·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立法工作 | 第49-50页 |
·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配套工作 | 第50页 |
·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能力建设 | 第50-52页 |
·加强乡镇卫生院的硬件建设 | 第51页 |
·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软件建设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