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专利权滥用概述 | 第11-16页 |
一. 权利滥用理论概述 | 第11-13页 |
(一) 主观恶意说 | 第12页 |
(二) 权利本旨说 | 第12页 |
(三) 超越界限说 | 第12-13页 |
二. 专利权滥用的定义 | 第13-14页 |
三. 专利权滥用的理论起源与发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专利权滥用的构成要件与具体表现 | 第16-20页 |
一. 专利权滥用的构成要件 | 第16-17页 |
(一) 存在专利权 | 第16页 |
(二) 权利人行使专利权超越法律的界限 | 第16页 |
(三) 主观上存在过错 | 第16-17页 |
(四) 造成了损害后果 | 第17页 |
二. 专利权滥用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17-20页 |
(一) 拒绝许可 | 第17页 |
(二) 搭售 | 第17-18页 |
(三) 价格歧视 | 第18页 |
(四) 独占性回授条款 | 第18-19页 |
(五) 不质疑条款 | 第19页 |
(六) 不合理的专利许可使用费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以反垄断法规制专利权滥用的法理分析 | 第20-26页 |
一. 专利权的垄断性质及其与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的关系 | 第20-22页 |
(一) 专利权的垄断性 | 第20-21页 |
(二) 专利权的垄断性与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二. 专利法与反垄断法的一致性与潜在冲突 | 第22-24页 |
(一) 专利法和反垄断法法益的一致性 | 第22-23页 |
(二) 专利法与反垄断法的潜在冲突 | 第23页 |
(三) 专利法与反垄断法相互协调之思考 | 第23-24页 |
三. 用反垄断法规制专利权滥用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第四章 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专利权滥用反垄断规制概况研究 | 第26-33页 |
一. 美国对专利权滥用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26-27页 |
(一) 美国专利权滥用的判例及立法发展 | 第26页 |
(二) 美国专利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原则演变 | 第26-27页 |
二. 欧盟对专利权滥用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27-28页 |
三. 日本对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28-29页 |
四. 我国台湾地区对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29-30页 |
五. 国际公约对专利权滥用的规制 | 第30-31页 |
(一)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 第30页 |
(二)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 第30-31页 |
六. 各国及各地区专利权滥用反垄断规制的比较分析 | 第31-33页 |
(一) 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的差异 | 第31页 |
(二) 各国及各地区立法实践的相似 | 第31-33页 |
第五章 我国专利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之思考 | 第33-43页 |
一. 我国规制专利权滥用的现行法律规范 | 第33-36页 |
(一) 宪法 | 第33页 |
(二) 民法通则 | 第33页 |
(三) 合同法 | 第33-34页 |
(四) 专利法 | 第34-35页 |
(五) 反不正当竞争法 | 第35页 |
(六) 对外贸易法 | 第35页 |
(七) 反垄断法 | 第35-36页 |
二. 对现行规制专利权滥用的法律的探讨 | 第36-38页 |
(一) 对专利权滥用的概念没有明确界定 | 第36页 |
(二) 立法分散,体系不完整 | 第36页 |
(三) 缺乏强制性的规范 | 第36-37页 |
(四) 缺乏可操作性救济 | 第37页 |
(五) 反垄断法规制存在不足 | 第37-38页 |
三. 建立和完善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专利权滥用法律规制体系的建议 | 第38-43页 |
(一) 在《专利法》中细化对专利权滥用反垄断规制的制度 | 第38-39页 |
(二) 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实施细则 | 第39-40页 |
(三) 制定专门的《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指导方针》 | 第40-41页 |
(四) 加强建设独立权威的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 第41-42页 |
(五) 建立起以政府监管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反垄断市场监管体系 | 第42页 |
(六) 在认定程序方面采取事前申报与事后结合方式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